首页 > 穿越小说 > 魂穿刘禅:开局安居平五路 > 第285章 汉吴之战 我军大捷

第285章 汉吴之战 我军大捷(2/2)

目录

吕岱不屑道:“他娘的,说的好像你不是囚犯?大家都在这功德林里,谁也不比谁高贵!”

费观:“我……”

“够了!都闭嘴!”陆炳厉声打断。

少顷,陆炳无奈叹了口气,眉头皱得更深,看向众人道:

“诸位在外面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要么为官一方,要么为将带兵,今日却在这里打成这副模样,成何体统?”

“用陛下的话说:真是丑死了!”

“知道陛下为什么要将此处诏狱命名为功德林吗?”陆炳顿了顿,目光从每个人脸上扫过。

“诸位都是犯过错误的人,陛下宽宏大量,留尔等一命,就是希望诸位能洗心革面,在这里立下功德,可郁郁成林,福泽社稷。”

“然诸位呢?非但不反思己过,还在这肆意妄为,如地痞流氓般,大打出手,还要脸吗?”

接着,陆炳又看向李严:“李大人,你原是我大汉的益州刺史,在这诏狱里,论官职,你最大。”

“你本应以身作则,怎能这般带头胡闹?”

李严听了,别过头去,闷声道:“我早就不是益州刺史了,我现在不过是阶下之囚。”

步骘在一旁闻言,脸上露出嘲讽的笑,阴阳怪气道:“你这种人还能担任一州刺史?呸……如今被拿下,身陷功德林,我只能说汉皇帝英明,能慧眼识奸!”

这话一出口,李严暴跳,双眼圆睁,猛的转身,抬起手,“啪”的一声,一耳光盖到步骘脸上,怒喝道:

“狗东西,你再说一遍?”

步骘被这一耳光打得脑袋一偏,脸上浮现出一个鲜红的巴掌印,他愤怒撸起袖子,正要反手回击。

锦衣卫迅速上前,将二人分开。

陆炳见状,怒喝:“够了!此事到此为止!”

陆炳显然被气得不轻,稍平复了一下情绪后,沉声道:

“都回去好好反思,罚尔等这一个月无肉食,至于吴班、费观、步骘、吕岱,今日这事你们四人为带头者,进黑屋关三日禁闭。”

“李严,你五日!”

李严一听,顿时不服气,脖子一梗,就要开口反驳。

陆炳见状,盯着李严道:“今日这事本官就不上报陛下了,你也不想李丰大人为难吧?”

李严听到这话,面庞僵住,犹豫片刻后,最终狠狠一甩衣袖,“哼”了一声,转身大步离去。

……

宛城,曹叡处。

曹叡眉头微蹙,在屋内缓缓踱步,脸上挂着忧虑,看向一旁的司马懿,开口道:“仲达,不知为何,孤最近总是心绪不宁,总感觉有什么大事将要发生。”

司马懿微微欠身,面上从容,劝慰道:“陛下怕是思虑过度了……蜀军攻打涅阳半月有余,却未得寸进,如今也已退走。”

“函谷关那边,朱铄、王忠二位将军将蜀军拦在关外,函谷关固若金汤,据报,汉将朱文正已退守弘农。”

“江东那边,大将军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已然拿下广陵、丹阳、庐江三郡,可谓战果赫赫。照此形势,要不了多久,大将军定能攻占江东全境。”

“陛下切勿担忧,静候捷报便是。”

曹叡停下脚步,陷入沉思。

片刻后,他似笑非笑看着司马懿:“仲达,你相不相信,这世间有人能够预知未来?”

司马懿闻言,不知为何,心头猛一颤,一种莫名的不安涌上心头,但他很快稳住神色,斩钉截铁回道:

“陛下,绝无可能!若有人说自己能够预知未来,实乃无稽之谈,荒诞不经。”

“嗯,孤也是这样觉得,孤如今春秋鼎盛,怎可能只剩十余年的寿命?”

司马懿拱手道:“敢问陛下,是谁这般大胆,妖言惑众,诅咒陛下,此等恶行,罪不容诛,臣以为,当立刻将其诛灭九族。”

曹叡摆了摆手,略显疲惫:“算了,不过是蜀国的一些民间传言,不可信之,想来只是些虚妄之言,意在扰乱人心。”

“但孤近来心里的不安感是越来越强烈,孤思来想去,或许和西风将至有关系。眼下我们已知晓,蜀汉那热气球的行驶方向,需要依靠风力驱动,而当西风来临时,我军正处于汉军下风处……”

“虽近几个月,我大魏武官对基层士卒多有普及热气球的来历,可孤还是担心南阳这里会生出预料不到的事。毕竟……蜀国皇帝刘公嗣,实在是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人,孤也不知他还藏着什么手段。”

“近日,蜀军活动频繁,根据情报,襄阳的赵云父子,也已北上南阳,蜀汉在南阳的总兵力已达到十六万有余,若无重大军事计划,他刘公嗣在南阳集结这么多的兵马做什么?”

“说句实话,事到如今,孤甚至有点怕他……”

司马懿微微颔首,面色如常:“陛下,西风将至,我等确实应该小心行事,不过陛下也不必太过忧心。”

“如今河北地区招募到的六万新兵,已在陈留展开训练,要不了多久便可以投入战场。”

“而青徐地区也在紧急征兵,待两地士卒招募完成,我军在中原之地便会多出十万可调动之军。臣以为,待大将军拿下江东以后,便是我大魏反攻蜀汉之时。”

曹叡微微点头,但眉间依旧紧皱:

“嗯……”

司马懿沉思片刻,再次拱手道:

“陛下若真放心不下,不如将秦朗、郝昭二位将军调回宛城,我军暂时放弃涅阳和新野二城,由陛下亲自统领这南阳的十万大军,以防被蜀军逐个击破。”

“如此,十万大军镇守宛城,纵使蜀汉拥兵三十万,也难以攻克,我军只需守好宛城,蜀汉则不会有任何东进之机。”

担心曹叡犹豫,司马懿又补充道:

“陛下,臣以为,为将者,不应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