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小说 > 足球:我有fm足球经理系统 > 第201章 严渊的职业新高峰,世界杯冠军!

第201章 严渊的职业新高峰,世界杯冠军!(1/2)

目录

第201章严渊的职业新高峰,世界杯冠军!

7月15日,俄罗斯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世界杯的决赛之夜即将来临。

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场备受期待的对决上——法国对阵克罗地亚。

这不仅仅是两支球队的较量,更是世界杯历史中一个特殊的时刻。

克罗地亚首次挺进决赛,创造了他们历史上的最佳成绩,而另一边的法国,同样是卫冕冠军的有力争夺者。

克罗地亚的球员们在赛前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激动,尤其是莫德里奇,他以坚韧的毅力与精湛的球技,逐渐成为全球球迷关注的焦点。

他的身世,他的职业经历,他的童年经历,无一不让人动容。

中国球迷更是亲切地称他为“莫妈”,以表对这位经历坎坷的中场指挥官的尊重和喜欢。

而在法国,球迷们也对即将到来的决赛充满期待,尤其是在见证了法国队一路过关斩将的表现之后,他们对这支年轻、充满活力的队伍充满信心。

在赛前的准备中,严渊和德尚紧锣密鼓地进行了战术部署。

虽然法国队在本届世界杯中展现了强大的整体实力,但他们深知克罗地亚的危险。

尤其是克罗地亚的核心,莫德里奇,这位中场大脑的表现几乎决定了克罗地亚的进攻节奏。

如果莫德里奇发挥失常,克罗地亚的整体实力也将受到极大影响。因此,限制莫德里奇的发挥成为了法国队的重中之重。

“我们绝对不能让莫德里奇有太多的空间,”严渊在战术会议上对全队说道。

“他的视野和控球能力堪称世界顶级,我们必须对他实施高压逼抢,尤其是在他准备组织进攻的时候。我们要迅速断掉他与前场球员的联系,逼迫他做出不必要的传球选择。”

姆巴佩作为莫德里奇在俱乐部的队友,特别针对这一点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先生们,我知道他喜欢在中场拿球转移节奏,我们要快速逼近,防止他从容起脚。

特别是在中场组织的时候,速度越快,他越容易犯错。”

德尚也深知克罗地亚的攻击火力不容小觑,特别是前锋佩里西奇和曼朱基奇的威胁。

因此,法国队的战术布置将非常注重中场的压迫与防线的稳定。

严渊和德尚最终决定,法国队将继续以他们最擅长的4-2-3-1阵型出战,但这一次的阵容会有所调整:首发门将梅斯利尔将取代阿雷奥拉,因为梅斯利尔的反应速度和扑救能力被认为在面对克罗地亚的远射时更加得心应手。

“梅斯利尔的扑救能力特别适合面对克罗地亚的射门,尤其是佩里西奇和曼朱基奇那种远射,”德尚解释道,眼中透露出自信与决心。

“他不仅能及时扑救,还能够指挥后防线。这个决赛夜,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将是我们的保护神。”

球队的整体战术仍然以高压逼抢和快速反击为主,但更为注重对克罗地亚关键球员的限制,尤其是在控球和反击的环节。

法国队的中场将采取快速换位,以增加克罗地亚防线的难度,同时通过边路的快速突破制造空间。

赛前,严渊在队伍集合时做了动员:“伙计们!这是本届世界杯的最后一战,我们离大力神杯只有一步之遥!

大家要相信自己的实力,执行好战术,团结一致,要拿出120分的集中力!

今夜,我们不仅是为了大力神杯而战,我们更是为了法国足球的梦想和荣誉而战!今夜过后,你们都将一战成名!我们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法国足球才是最好的!”

“是!先生!!!”老伙计和小伙子们的呼喊声都非常高昂。

这是法国队的命运之夜,同样,也是克罗地亚的命运之夜,这场世纪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

7月15日的晚上,卢日尼基体育场内外弥漫着紧张而期待的氛围。

无数球迷齐聚一堂,眼睛紧盯着电视屏幕或是球场,期待着这场世界杯决赛的开幕。

尤其是中国的球迷们,他们的心中充满了特殊的情感,因为严渊的身份与法国队的成功紧密相连。

许多中国球迷为此都穿上了法国队的球衣,他们比法国人更期待法国夺冠,在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也是中国人夺冠了。

无论如何,这场比赛不仅关乎法国队的荣誉,也是他们与严渊这位来自中国的教练共同奋斗的象征。

随着裁判员一声哨响,比赛正式开始。

法国队一开始就展现出强烈的进攻欲望,迅速进入状态。

第15分钟,法国队赢得了一个角球机会,恩昆库站在角球点前,他精确的传球找到禁区内的吉鲁,吉鲁试图用头球攻门,但球稍稍偏出。

克罗地亚则试图通过中场组织调动,莫德里奇在中场的调度依旧十分精准,他努力为曼朱基奇和佩里西奇制造机会。

然而,在比赛的第30分钟,克罗地亚终于迎来了一个关键的进攻机会。

莫德里奇在中场轻巧地送出一记精妙的传球,曼朱基奇迅速起脚,一记凌空远射瞄准梅斯利尔的右上角。

全场球迷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但梅斯利尔的反应速度堪称神勇,他迅速飞身扑出,避免了这粒进球。

“法兰西小将的神扑!!!这小子扑救远射从来没有失手过!!他和阿雷奥拉的门线技术互为补充!!”解说员大喊。

场面依然胶着,但法国队的防守和反击逐渐显示出优势。

在比赛的第38分钟,法国队终于打破僵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