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杯水车薪(2/2)
“殿下,其他的都好说。”
“如今最缺的是粮食。”
“等洪水退却之后,必定还会有大量的灾民向西桥县汇集。”
“但县衙粮仓内的粮食已经不多了。”
“哪怕是每日只给灾民一碗稀粥,恐怕撑不了几天。”
“不知朝廷的救灾粮,何时才能运过来?”
陆景行的这个问题,萧乐康根本回答不上来。
只能转头望向赵维桢。
毕竟向灾区运救灾粮的事情,一直都是户部负责。
赵维桢皱眉道:“本官从京城出发的时候,第一批救灾粮已经开始划拨。”
“想必这时候应该在路上。”
“不过今日的这场大雨,恐怕还会耽搁数日的时间。”
“诸位同僚且各守其职,耐心等待吧!”
赵维桢在当了户部侍郎之后,才知道梁帝为什么不惜担上骂名,也要重新开启丁赋。
因为国库已经快要见底了……
这次运往南阳府的赈灾粮,只有两千石。
还是好不容易才凑齐的。
两千石粮食看似很多,堆起来能像小山一样高。
但平分到每个灾民的身上。
还能也有多少?
所以赵维桢说是第一批救灾粮,也只不过是安慰之言罢了。
朝廷已经没有余力再运粮食过来了……
在赵维桢来南阳府之前。
梁帝和内阁的三位大学士都和赵维桢交代过。
若想指望朝廷不停的向灾区运送救灾粮,帮南阳府扛过这次灾情,恐怕是没可能了。
朝廷的这批赈灾粮,只是杯水车薪
若是南阳府百姓想要平安度过此厄难。
唯有自救。
但这话赵维桢万万是不敢说的。
如今无论是南阳府的百姓,或者官员,都把全部的希望放在了朝廷的身上。
若是让他们知道朝廷已经无力赈灾。
整个南阳府非得乱了不可……
朝廷的救灾粮什么时候到,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日子。
这不禁让陆景行长长的叹了口气。
等灾民多到一定程度,朝廷却一粒粮食都拿不出来。
到时候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沈青辰皱眉道:“陆大人,如今百姓人心惶惶,情有可原。”
“但咱们做臣子的绝不能乱。”
“既然朝廷的救灾粮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到,陆大人不妨先发动本地乡绅地主开设粥棚。”
陆景行苦笑道:“如今都知道粮食的金贵。”
“现在愿意去施粥的富户也越来越少了。”
沈青辰想了想道:“这些乡绅地主手里一定会有一定的存粮。”
“陆大人可以用燕王的名义向他们拆借。”
“西桥县的乡绅地主皆是通晓大义之辈,想必他们一定不会拒绝……”
南阳府的这场洪水,并没有耽搁秋收。
这是唯一让人感到欣慰的事情了。
所以没有受到洪水波及的地区,乡绅地主手里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粮食。
陆景行闻言,眼睛顿时一亮。
如今南阳府的粮食一天一个价,即便是有官府作为背书,恐怕乡绅地主们也不愿借粮。
但用燕王的名义就不一样了。
一个皇子的身份,可比什么凭证都有用。
没有人会怀疑燕王的偿还能力。
而且乡绅地主借粮给一个大梁的皇子,可以让他们吹一辈子。
这是何等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