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大结局(一)(2/2)
启国最大的药材集市建在这里。
最大的肉制品商贸中心建在这里。
近一年,几家羽绒厂也建了起来。据说,这些厂里生产的羽绒被和羽绒衣比棉被棉衣还暖和,还轻便。
每天来往西林县的商队有数十支之多,来自于启国各地,就连周边国家的也不少,连带着西林县通往各地的道路越修越多,越修越宽。
启国渐渐流传起了一句俗语:条条道路通西林。
西林已成为启国的经贸重镇。这两年,庐州上交国库的税收已超过以往十年的总和。
也因此,庐州知府方行正这两年政绩考评均为优。有消息传来,再过两年,方行正的官职还要往上升。
曾经辰王的封地平州和冲州的重建工作,也进展顺利。
夜风任命的两位新知府都是励精图治的实干之才。他们刚一上任,便组团来庐州取经。
方行正于是将“取经团”带至西林县,交给了陆可儿,全权由她负责接待参观事宜。
陆可儿也未藏私,很用心地向“取经团”了解冲州平州两地情况,然后因地制宜地提供了一些发展方案。
经过十天的“观摩学习”,取经团满载而归。
随后,这两年,冲州平州也开展起来,休养生息之中,逐渐变得繁华起来。
于是,两地百姓越发崇敬爱戴陆可儿。不仅称她为小神医,而且还称她为“女财神”。
在夜风的推波助澜之下,陆可儿在启国的声望如日中天。
也因此,陆可儿自以为身为农女的小小及笄日,实际上已经备受启国各方瞩目。
别人都知道,就只有她自己不知道。
陆可儿最近很忙。
她准备建一所大型的综合性医院。里面按现代医院分急诊、门诊、病房等几部分。内设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五官科、骨伤科等科室。
以前没钱,现在有钱了。
除此之外,她还准备建一所综合类的学校。里面不仅涉及经史子集这些科举学科的教学,而且还有工学、算学、农学等这些实用学科的传授。
这个想法得到了卫锦之的大力支持。
于是,一鸣书院作为先行者,开始了大刀阔斧的革新。
京城。
玉府。
玉千璟坐在父亲的书房里。
他其实很少进父亲的书房。
作为启国翰林院大学士,玉颜朗的书房藏书丰富。四面都是高高的书架,上面摆满了了各种书籍,很多世面上已见不着的孤本,在这间书房都能找到。
父亲玉颜朗继承了祖父的读书天赋。可他没有。
考中举人后,玉千璟便不想再考了。
像他们这样的簪缨世家,其子弟进入仕途并不难。
他不考科举,也同样能被举荐当官。
所以,他没有读书的动力。
无官一身轻。这两年,他常有空闲时间跑西林县去找陆可儿。
和她在一起待久了,他的眼界也变了。
他以前一直以为自己是玉家最无能的子弟,文不成,武不就。
可现在,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
也许是有了底气,如今他坐在父亲玉颜朗面前,他也不会发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