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喀秋莎(2/2)
此外,还有燃料发动机。
“这些应该就是能让导弹飞的那么快的关键所在了!”
赵博远摩挲着燃料发动机,若有所思。
“赵博远,这次你是打算造喀秋莎吧?”
张云师傅过来问道。
天才是懂天才的。
张云师傅唯一欠缺的,是赵博远那样超前的研发思路。
在其他方面,他并不比赵博远差。
无论是技术还是智商,他都很高!
“是的。”
此时,车间很多人也都聚拢过来了。
赵博远当着大家伙儿的面直言不讳。
“我是这么想的。”
“我们还没有自己的火箭炮。”
“这喀秋莎,好是好。”
“但这是别人家的,不是自己家的。”
“人家在关系好的时候,可能会送给你。”
“要是有一天,关系不那么好,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不送给你。”
那岂不是咱们打完就没有了?”
“到时候,求爷爷告奶奶一样,到处去求去买?”
“那得付出多大的代价?”
说道这里,车间里每个在场的工人神色都是严肃起来。
老实说,赵博远这个车间,可能缺很多的东西。
但唯独不缺的,就是志气!
十四车间,最不缺的就是我们独立自主的志气!
如果没有志气!
那十四车间,根本不必成立,也没必要存在。
所有人跟大家一起打打螺丝就行了。
但大家伙儿之所以聚在这里。
就是为了争一口气!
大家一起争一口气!
“赵主任,我觉得您说的很对!”
周念国师傅说。
“人要懂得防患于未然!”
“同时,也应该明确的知道,自己的终究是自己的!”
“没有枪,没有炮,我们就自己造!”
“我就不信了,我们会比别人差,他们是人,我们也是人!”
“我们绝不自卑!”
周念国师傅其实一向是不爱讲话的。
但是自从来到赵博远这个车间,他脸也不瘫了,架子也不摆了。
脸上的笑容,也比从前多得多了。
因为这个环境让他很喜欢。
这里,让他觉得比以前的车间更有用武之地,更加符合他的兴趣!
赵博远点了点头。
“有一位长辈说得对。”
“工房就是战场,机器就是刀枪!”
“现在,我们先研发出我们自己的火箭炮。”
“再一步步的,进行改进、创新!”
“永远记住我们三步工作思路,打基础、做改进、搞创新!”
众人都握紧了拳头。
“我们听赵主任的!”
“您是车间主任,您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
“我们就是您意志的延伸,研发的活我们可能不行,但其他力气活,但凭您吩咐!”
眼看,大家伙儿众志成城。
赵博远心中的热血,也是燃烧起来了。
“放音乐,开工!”
激昂的音乐声,在车间里响起。
那是赵博远从娄晓娥那搞来的留声机。
赵博远和娄晓娥一直都还有联系,有时两个人也会出去写写生、喝喝茶什么的。
虽然不像跟秦淮茹那样每天躺一张床,但也是相当不错的朋友。
说起来,赵博远和谁都处得来。
在交际这方面,赵博远在四合院要说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接着,赵博远去办公室画设计图。
提供设计思路,相关的配套图纸。
如果有什么疑难杂症的问题,别人看不懂的,那么赵博远过去,往往三言两语,就能让人豁然开朗。
复刻喀秋莎的过程并不复杂。
车间里的工人,大都参与了拆卸工作。
再加上有赵博远的指导,在大师级的悟性逆天能力的解析下,可以说喀秋莎在赵博远眼中,没什么秘密。
一个月之后,第二台喀秋莎就在十四号车间成型。
这当中当然也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和复杂问题。
但是赵博远今时不同往日,背靠着战老、徐大志、曾厂长这三位鼎力相助的大佬。
此外,又有简燕儿联系上面。
他需要什么,都只管开口。
不客气的说,就算他想要一块电路板、电容器。
别人也会立刻将收音机拆掉,然后送过来合格的东西。
有了资源再加上超强的能力,以及成百上千号人的共同配合。
复制一台喀秋莎真不是多难的事。
可能在外行看来,拆一辆车弄明白都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
但在内行看来,你这个东西是这样做的,那里是那样设计的。
并无太多秘密可言。
“这是最坏的时代,同时,也是最好的时代。”
站在复制的喀秋莎面前,赵博远喃喃自语。
这个时代,我国还很弱。
但是却也是距离国际水平最近的时代。
很多东西他们也是刚发明出来,并没有拉开太大的技术代差。
只要拿过来,就能研究!
而如果换到后世那种造个什么东西,甚至都要用到光刻机,那事情就复杂十分多了。
工业明珠,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真就是几代人,几十年的努力,都不一定赶得上那种水平。
好比说4n芯片,甚至2n芯片,那不是光靠一代人的努力就能完成的。
那得需要举国之力,才有可能实现赶得上的愿景!
“好在如今大家都是才刚起步,前面的选手也只是跑在前头不算很远的地方。”
“追赶、赶超,都有希望!”
“来得及,我们来得及!”
回过头来,赵博远爬进喀秋莎里边。
然后开着车,缓缓驶出车间!
而厂房外头,曾厂长、副厂长、杨主任等人。
以及战老、徐大志这些老朋友。
甚至连简燕儿,这个不是轧钢厂的人也都来了。
此外,四合院的易中海、刘海中、贾东旭、傻柱、许大茂等人也都在。
天色正是傍晚,太阳徐徐落下。
赵博远开着车,停在了一个空旷场地的中间。
而在他侧方的不远处,拉着一条巨大的横幅!
“红星轧钢厂,第一届烟花晚会,今晚开幕!”
没错,这喀秋莎里头没弹药,填装的是烟花。
数量也不多,就那么十枚。
但谁能拒绝得了,下班之前看场这样独特的烟花?
这毕竟是历史性的一刻!
我们的喀秋莎,准备发射!
厂里早已安排人,嗓音清亮,进行倒数!
“五!”
“四!”
“三!”
“二!”
“一!”
“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