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京都故人(1/1)
随着京都被辫子军攻陷,京都也慢慢的迎来和平,首先辫子军对于京都的态度是征服而不是毁灭,这也就使得很多辫子军对待京都的文武百官和百姓的政策要比李大成要强的多,当然任何武装力量都会被严厉打击的。
首先部队里面李艾熟悉的人,那无外乎就是少保、马爵、田冲三人。只不过少保作为皇帝的贴身侍卫长,在皇帝去世之后,就基本已经没有什么政治前途了,毕竟新皇不可能用老皇帝的贴身侍卫。所以少保就一直赋闲在家,可是即使是这样他还是间接的表达了对于皇室的忠心,在李大成攻入京都的时候,少保带侍卫保护皇城的时候牺牲了,用自己鲜血证明他不是孬种,也不负皇帝的知遇之恩。而随着少保的死亡,少保一家也消失在了人海之中。
马爵和田冲,由于马爵和田冲都是在新军中任职,后来新皇登基又把新军与禁军合并,如此整个新军的作战能力降低了。等到李大成进入京都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攻城,而是内部有人开了城门,再加上李识率领部分禁军冲出了京都,所以李大成也见识了禁军的实力,对于禁军采用了监视为主,但并没有难为,防止发生不必要的冲突。故马爵和田冲这种中级军官并没有收到什么破坏,可是到了辫子军京城,马爵和田冲被赶出了京都,估计二人也是剃了头,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其次是朝堂上的官员,如翰林院大学士兼户部尚书(老头挺能活)、翰林院学士马修,以及刑部侍郎秦冕,大理寺的旧部林洞、钱乐、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先说户部尚书和刑部侍郎在李大成来的时候就被敲了竹杠,户部尚书和秦冕还好,两个人都有钱,两人拿着钱买了命,就回到家里面惴惴不安,没等到辫子军进京城,二人就离开了京都,回到原籍了,至于大理寺的旧部林洞、钱乐、张龙、赵虎、王朝、马汉这六个人基本上和马修的命运差不多,本身没有什么钱,在李大成哪里好不容易凑了买命钱,出来之后就带着人跑到登州府去了,现在山东那面任职。
而马修则是没有钱,先是被李大成关了起来,然后两位夫人与李大成的部下勾搭在了一起。李大成覆灭之后,马修也是被放了出来,至于她那两位夫人则是不知道死哪里去了,他也就一个人踏上了去登州府的路投靠李艾去了。
最后就是宁荣二府,毫无疑问现在宁国府基本上就剩下贾珍、贾蓉这爷俩了,他们由于他们经历两次抄家连房子都没有了,可奈何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这不薛家起势之后,贾珍和贾蓉现在跟着薛蟠混呢!
而贾琏和平儿则是没有跟薛蟠混,两个人在经历过了二次抄家之后,带着行囊跑到了平安州继续经营那个藏仙楼,可惜现在已经没有了五仙酿,贾琏和平儿这偌大的酒楼也没有什么生意好在地契是他们自己的,赚不到钱起码能吃饱肚子,日子也能过得下去。
可以说现在的京都从外面上来看是没有变化,皇城还是皇城,百官还是百官,可是整个系统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是人非,如果李艾在京都可以说两眼一黑谁也不认识了。
话说回来,薛蟠现在管理茶叶的皇商,可是茶叶的主要产地在哪里?中原大地主要的绿茶是在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这些产茶大省,但是这里面很多现在都不在辫子军的控制范围,辫子军现在能控制的只有河南信阳的毛尖、安徽的黄山毛峰剩下的地方不是被大乾控制,就是被三藩控制,再不就是被李艾控制,薛蟠想要谋取高额的利润一方面压低茶农的价格,一方面抬高价格卖给李艾。
对于薛蟠那点小把戏,李艾根本就不在乎,现在李艾收购茶叶不仅在自己的地盘收、大乾一样收,三藩也同样收,吴三桂那面有北海,尚可喜那面有香港,耿精忠哪里不是有厦门吗,那个势力没有出海口。至于大乾就更简单了,一大片的沿海地区,哪里不能做生意。这里面给李艾的价格都差不多,唯有辫子军是最贵的。对此李艾但是并不在乎,你贵就贵呗,反正李艾也是把这部分茶叶扣除掉自己运输和利润转卖给老外,他们愿意喝李艾就多拿点,他们不爱喝李艾就不要,这和李艾他们有什么关系。
反倒是吴三桂为代表的三藩,想要和李艾结盟,可惜李艾并没有同意,因为什么因为他们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势力,他们隶属于辫子军,虽然李艾和辫子军现在不再敌对,但是对于吴三桂的选择李艾并不敢苟同。
当战争结束之后,李艾这位新京总督的名号也已经响彻中原大地,因为现在已经没有了水家王朝,所以李艾的藩王称号已经自动取消了,现在李艾的身份就是单一的新京总督,很多原来和李艾有关系的人也都纷纷来到山东投奔,这里面就包含很多甲子会试的同年,以及丙寅殿试的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