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重生2004:我写字能赚钱 > 第537章 老家的味道

第537章 老家的味道(2/2)

目录

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此落户。

近几年,新增的外来务工人员就有近万。

人间烟火门店数量已经达到330家,去年营收约113.5亿元。

为保障人间烟火食材供应,家乡的蔬菜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现已达到两万亩,其中七千多亩专为人间烟火提供优质蔬菜。

当然,花龙村的耕地没有那么多,仅有几千亩而已。

随着外来人口激增,就业岗位薪酬不错,乡亲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这几年,镇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二十多家鱼生大排档,各类服务业蓬勃发展。

鱼生是当地特色美食,城里市民经常来光顾。

而最令人期待的,郝强即将启动的三期锂电工厂项目,这个预计年产值达千亿的超级工程,将带来1.2万个就业机会,必将为小镇注入更强劲的发展动力。

车队缓缓驶过,乡亲看到粤b牌照的一行车队,纷纷注目,议论声不绝于耳。

“大老板回来过年了?”

“应该是郝强老表回来了,青一色的粤b,而且都是未来汽车。”

“郝强回来了,花龙村要热闹起来了。”

“去年好像没有回来,回来说明还是不忘家乡啊。”

“郝强他爸妈常在花龙村,又没去鹏城长居。”

“听说郝强住的是超级大别墅,有上百亩大。”

“世界首富啊,那不正常嘛。”

侧车窗贴有防窥膜,窗外的民众看不清车内后座人物,郝强倒是看到不少乡亲在叫喊他“老表回来啦!”

在家乡,不管是不是亲戚,喊一声“老表”。

两三分钟后,车队缓缓驶入花龙村村口。

透过车窗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现代化蔬菜大棚,银白色的钢架结构在夕阳下泛着金属光泽。

这些采用全自动灌溉系统的智能大棚,配备着未来科技集团研发的先进控制系统,堪称全国最顶尖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

这片蔬菜基地的崛起,离不开人间烟火的前期投入。

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人间烟火不仅垫资建造了大棚基础设施,更与未来科技集团合作开发了智能管理系统。

如今,连村里六七十岁的大妈们都能熟练操作温室控制终端,通过手机App实时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

对人间烟火而言,这里不仅是重要的供应链基地,更是一张闪亮的品牌名片。

为此,集团特别派驻专业的蔬菜技术团队常驻指导,确保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达到最高标准。

村里定期举办的种植技术培训已形成制度,从最初的育苗栽培到现在的电商运营,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所以说,村里大奶们不仅学会了操作智能设备,还能熟练使用电脑处理线上订单。

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花龙村创新成立了“蔬菜管理协会”。

加入协会的种植户可以享受稳定的销售渠道和优厚的收购价格,但必须严格遵守协会制定的生产标准。

会员按种植面积缴纳的会费,主要用于管理支出。

当地政府对这片示范基地格外重视,将其视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窗口。

为确保食品安全,全镇对外销售的蔬菜必须达到有机种植标准。

人间烟火还定期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抽检,确保每一棵蔬菜都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如今,不少外人来这里参观蔬菜大棚。

不过,外人无法进入花龙村居住区。

车队缓缓驶过整齐划一的现代化温室区,来到了村民居住区的大门前。

尽管是回乡过年,但郝强依然严格遵守村里的管理规定,示意车队在大门前停靠受检。

不远处的老榕树下,正在聊八卦的村民们被这支气派的车队吸引了目光,纷纷走过来观看。

聪明的小孩,看到这车队仗势,立刻叫喊起来,并告知大人们:“大老板回来啦,大老板回来啦!”

“强哥返来咯!”

负责值守的两位老人,三公和五叔,见状立即走过来。

三公眯起有些老花的眼睛,仔细辨认着车牌,突然一拍大腿:“哎哟!!应该是强子的车队!”

说着,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顿时绽开笑容,连忙询问司机情况。

郝强闻声,推开车门,挥手:“三公好啊!”

“好,嘿嘿,还以为你今年不回来过年呢。”

“家里热闹,要回来的。”

“那是,去年除夕夜,全村一起吃年夜饭,那可热闹了,今年你回来了,更是要大摆。”

“那不错,烟火我包了。”

“诶,大老板出钱,那大伙肯定不客气啦。”

走过来的村民们,也纷纷向郝强打招呼,郝强微笑挥手。

“真是强子啊!”

“这车队仗势,除了强子,还能是谁,三叔还想拦路呢,平时拦外人进村可威风呢。”

六七十岁的三公闻言,佯装生气地瞪了李婶一眼,花白的胡子一翘一翘的:“我眼还没花,当然知道是强子,我这是要以最高规格的礼仪欢迎,懂不?”

“哎哟,要是外村人,那老鼻子瞪得可高咯。”那中年妇女嘲笑道,转向郝强时,赶紧换上一副热情的笑脸:“强子,从鹏城坐车回来辛苦啦,要不来我家饮杯茶。”

“六婶,改天有空哈。”郝强笑着回应。

“那一定,一定,嚯嚯。”

村里的打招呼就是这样,他说改天有空,只是客套回应而已,而不是答应真去。

“强子爸妈估计早在家里张罗好了,赶紧回去吧,大家散开吧,别挡车。”三公挥手,让村民们散开。

郝强点头,重新坐上车。

夕阳的余晖洒在众人身上,将这幅温馨的乡情画卷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

一会儿后,

车队停在郝强家别墅外,仅有载着家人的车驶进院子里。

听到车声,郝强的父母和早已等候多时的爷爷奶奶迫不及待地迎了出来。

刘凤清走在最前面,这位盼孙心切的奶奶很激动:“哎呀,我的宝贝孙们可算回来咯!”

她三步并作两步地往前赶,就想抱一抱孙。

四个小家伙一下车后,看到奶奶很欢快,七嘴八舌地喊着:

“奶奶,我在这里呢!”

“奶奶看我看我!”

“奶奶,抱抱!”

刘凤清被孩子们围在中间,笑得合不拢嘴,却又犯了难——四个宝贝孙儿,该先抱哪个好呢?

最后她只好蹲下身来,先抱喊得最凶的,挨个亲了亲他们的小脸蛋。

路上,刘凤清给儿子打了几次电话,问好久到家,说家里已经杀鸡杀鸭了。

都说隔代亲,说的就是眼前这一幕吧。

平时,照顾孩子最多的秋雨晴和韩清盈,可没有这个待遇。

此时,庭院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一刻,四代同堂的天伦之乐,让这座精心打造的别墅真正有了家的温度。

郝建军跟孙和儿子客套之后,安排随从保镖居住。

在隔壁就建有一栋为客人居住的小楼,专门安排佣人居住的。

随队厨师则去帮忙晚餐,晚上那可是数十人一起聚餐呢。

家人客套过后,到客厅坐下聊家常。

“今年除夕年夜饭,村里决定一起过,办流水席。”郝建军说道。

“可以的,人多热闹,这才像过年。”郝强点头同意,“费用我们出就行了。”

郝建军乐滋滋说道:“从村集体里出的,村集团的资金可不少,炒房赚了不少钱。不少村民另外投资炒房,这帮人钱可不少。”

“那行吧,我们负责采购烟花,家里囤积了不少茅台,可以拿出来喝。”郝强说道。

这几年,他都有采购茅台酒,但平时又不怎么喝。

时间一长,光老家囤积的茅台酒就有两三百箱了。

全村两千多人,平常喝酒村民也就五六百号人,但能喝高度白酒的没多少人,大多喜欢喝低度米酒,估计他这帮随队保镖会喝多一些。

韩清盈和秋雨晴这边,则和刘凤清和奶奶聊家常,大多是围绕小孩讨论。

夜幕低垂,郝家老家别墅灯火通明。

郝强和堂哥两家人,还有跟随回来的随从保镖保姆,四十几号人凑成五桌,热热闹闹地围坐在一起。

没有什么山珍海味,都是家乡特产和蔬菜大棚种植的时令蔬菜,每一道菜都散发着质朴的香气。

席间,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嬉戏,大人们推杯换盏。

但郝强感觉,这才有家的味道。

鹏城郝府,还是感觉不如老家这里。

听着熟悉的乡音,闻着记忆中的饭菜香。

他在这里长大,对这片土地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这片土地,早已融入他的血脉,成为永远无法割舍的牵挂。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