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小说 > 重生神雕:拜师李莫愁 > 第65章 国之栋梁

第65章 国之栋梁(2/2)

目录

“陛下!”

话一喊出,群臣这才停下争吵。

史嵩之朗声道:“陛下,襄樊既然打了胜仗,该赏赐的赏赐便是。至于北伐,万万不可操之过急,应当令吕文焕率领襄樊之兵,协助孟少保击退鄂州之敌,这才是当务之急!”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纷纷点头附和。

郑清之身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出列向宋理宗拱手,朗声道:

“陛下,当下蒙古局势动荡,忽必烈大军南下,河南空虚。我朝若能以襄樊三万精兵北伐,忽必烈必然首尾不能兼顾!此乃千载难逢的良机啊!若能恢复中原,便可一雪靖康之耻!”

史嵩之身为参知政事,又上前一步,急切说道:

“郑相此言差矣!

端平入洛之惨败犹历历在目,五万精锐丧于汴梁。如今国库空虚,户部岁入仅三千万缗,孟少保一军便索要五百万。

京湖路又水患频发,大敌当前,此时若强征民夫北伐,必定流民遍野,国家危在旦夕!

驱走鄂州敌军才是稳妥之策,请陛下慎重考虑!”

李曾伯乃淮东制置使,出列抱拳道:

“史参政莫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朝民心可用,士气正盛。如今在淮东已厉兵秣马,若与各路人马呼应北伐,定能势如破竹。金人曾言‘宋蒙必战’,若不先发制人扩大战果,悔之晚矣!”

乔行简乃知枢密院事,捻着胡须摇头,说道:

“李制置,莫要只图眼前意气!你可知荆襄之地十室九空,两浙饥民食土,川蜀楮币贬值严重,一贯钱仅能换米一斗。

若再大兴兵事,增发军饷,江南必乱。当年孝宗攒封桩库二十年才敢言战,我们岂可如此草率?”

李曾伯听到乔行简发言,情绪激动,向前跨出一步:

“乔知院,您只看到眼前的艰难,却忽视了长远的危机。若此时不北伐,日后蒙古缓过劲来,我们拿什么抵挡?难道要坐等亡国吗?”

史嵩之力挺乔行简,说道:“李制置,你太年轻气盛,不懂这其中利害。打仗打的就是钱粮,现在国库空虚,百姓困苦,拿什么去北伐?端平入洛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若两淮兴兵北伐,忽必烈直逼临安,如何应对?”

李曾伯大怒,拂袖朗声道:“孟帅手下有三万忠顺军,忽必烈岂能直逼临安?”

郑清之听史嵩之总是提及端平入洛之事,脸色阴沉,忍不住说道:

“史参政,你还好意思提端平入洛!

当年若不是你暗中掣肘,致使粮草供应不济,何至于惨败?你扣下忠义军十万斛粮草,逼得范用吉部哗变投蒙,这不是资敌是什么?莫不是要学你叔父史弥远勾结金人卖国的老路?”

史嵩之勃然大怒,脸色涨得通红,怒目圆睁,喝道:

“郑清之,你休要血口喷人!

端平入洛本就是冒险之举,是你一意孤行,才导致五万大军饿死在汴梁城外。你家长子郑士昌在扬州强占民田三千亩,逼得农人悬梁自尽,这就是你所谓的忠君爱国之家风?”

那赵葵身为枢密使,冷笑一声,上前一步:“史知政,下官听闻,你为整修别院,从金人手里买太湖石,光运石头就累死三百民夫,将士们在前线卖命,你却如此奢靡,良心何安?”

御史中丞王万闻言,眯着眼,斜睨赵葵:“赵枢密,你也别装清白。当年你屠光唐州百姓冒功,金人送你‘赵剃头’的诨号。你弟赵范强纳阵亡将士遗孀二十人,如此行径,还谈什么北伐忠义?”

两派互揭老底,骂战不休。

赵昀眉头紧锁,正欲出言阻止,却听郑清之怒喝一声,拂袖大骂:“史嵩之,史家祖坟在开封,金人掘你曾祖墓时,你连夜给蒙古送三车珠宝求保祖坟,数典忘祖之徒,有何颜面在此谈论国事?”

乔行简指着赵葵大骂。

李曾伯指着王万大骂。

“赵葵,你家族谱自称‘赵普后人’,实则不过是汴梁屠户出身,靠贿赂蔡京才混入将门,有何颜面在朝堂上高谈阔论?”

“王中丞,你去岁在淮南私吞救灾粮款十万贯,导致数千百姓饿死,这等恶行,天理难容!”

“李制置,你在淮东虚报战功,骗取朝廷赏赐,欺君罔上,该当何罪!”

朝堂上一片混乱,大臣们互相指责,争吵不休,甚至有人险些动起手来。

赵昀见状,脸色铁青,从龙椅上站起身来,声音发颤:“诸卿……诸卿……”

群臣见皇帝发话,这才停止骂战。

赵昀说道:“诸卿皆是国之栋梁……”

挥了挥衣袖,转入后殿。

董宋臣高喊两声“退朝”,便迈着小碎步去追皇帝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