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758章 摊牌时刻?

第758章 摊牌时刻?(2/2)

目录

瓷器?讲事实就是,它在日常生活属于可有可无。后面所产生的价值,仅仅是用来炫富,随后形成了使用瓷器就是有档次的价值观。

很多很贵的玩意,它们真不是必须有不可,尤其是跟艺术品扯上关系,一定是有人进行了包装。包装可以是赋予故事,也能够给予历史沉淀感。

楼氏想要培养瓷器的市场并不困难,需要送礼的时候给达官贵人送几件,再告知瓷器的价值,瓷器本身还很精美。后面轮到各种人在瓷器上进行攀比,带动更多的人追捧,高端市场就形成了。

只不过,楼令打算顺其自然,没有想过刻意去营销。

不是楼令有钱不赚,主要是当前缺少对奢靡的攀比环境。

各个国家面临的生存压力都很大,理智的一家之主不会将有限的资源花费在享乐之上,肯定会将资源耗费在与战争有关的事项之上。

春秋和战国的奢靡之风都不严重,追求奢靡的个人一般在史书上都是作为丑角或祸国殃民的典型而存在。

“这种玩意没见过啊?”郤至手握瓷器杯子。

楼令没有回答,事后会给所有卿大夫送上一些,同时不会忘了晋君周的那一份。

“你们一定有很多事情想问,尤其是关乎到君上的事情。”楼令率先开启这个话题。

士匄接话,说道:“难道是因为楼氏跟君上要联姻,中军将想将一些权柄交还君上?”

这就对了啊!

一些话该问就直白问,免得因为信息不透明产生误判。

楼令反问道:“你们眼中的君上是什么样的人呢?”

必须先对晋君周是什么样的人达成共识,接下来的话讲了才有意义,不是吗?

晋君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每一个人对某人进行审视,一定是会带上自己的立场,以自己的认知来作为标准。

要说一众卿大夫对晋君周有什么共同的看法,一定是晋君周势孤力薄这一点了。

其实,作为一国之君本不该那样子,可是谁让晋国的公族就是烂呢。

晋君周不是没有尝试依靠公族,比较要命的地方在于公族并不是那么认可晋君周的登位。

晋国公族为什么会是那样的态度?简单就是因为君位继承权排在晋周的人有太多,前往迎接晋周归国登位的是卿位家族。

所以了,晋君周或许觉得公族封君都很烂,公族封君却会反过来认定晋君周不可靠。

看着事实也是那样,晋君周与公族就很难双向奔赴了。

那就造成了局势形成的事实,晋君周发现公族很烂,不知道自己烂不烂的公族不愿意为晋君周陷阵冲锋。

一国之君没有来自公族的支持,可不就真要变成孤家寡人了吗?

“匄不明白的事情是,中军将怎么要主动归还权柄。”士匄不绕弯子。

楼令强调道:“所以,我问你们眼中的君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君上很能隐忍啊。”邯郸旃说出自己的看法。

可不是吗?

从晋君周登位到现在,过去了多少年?

当然,晋君周不是没有尝试做点什么,他在发现有不好苗头的时候,总是能够果断地收手。

楼令对邯郸旃点头表示认可,再扫视其余的人,问道:“一个在隐忍的人,说明正在憋着。不对吗?”

谁能否认这一点?

他们谁都无法否认那一点。

“他是国君啊。”楼令不得不强调这个事实:“既然是国君,一旦认定事不可为,以你们的智慧,不该想不到会发生什么。”

再不愿意承认的人,他们也必须承认名位天然具备优势。

拿他们自己来说,家族强大是一回事,没有来自卿位的加持,再是强大做一些事情不具备名正言顺,以为谁都会服从或不反抗吗?

他们都是有渠道来读史书的人,过去的历史上存在太多的例子,多少要拿回权柄的君主看不到希望,弄得君主绝望之下干出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落得了一个君臣都没有胜利者的结局。

“是啊,我们毕竟是为人臣子。”中行吴率先承认这一点。

当前君主还很神圣,反正没有多少人敢真正拿君权不当一回事。自己活着的时候可以压制或欺凌国君,总是该为子孙后代着想的。

篡位?缺少开这个头的权臣,有篡位想法的权臣大概也就是想一想,他们不敢真正将事情给办了。

所以,可以看到春秋时期,很多权臣驱赶走了一国之君,成功后的他们不是自己上位,做法是挑选有继承权的公子登位。

权臣在晋国实施篡位的难度高到吓人,他们不止要形成对国君的全面压制,更要解决掉一同作为权臣的卿大夫。

其他国家怎么样?多数国家是公族掌权,出现君位更迭也是相同血缘关系的新君上位;田氏取代齐国的过程耗费了六代人,过程是有机会就打击公族,更是解决了高氏和国氏,收买了多数贵族,才将田氏代齐完成。

有多少家族能够像田氏那般,制定了一个目标,六代人坚持不懈地施行计划?

事实上,只要田氏的其中一代人能力不足或是中断,能不能将计划继续实施下去都要带上问号。

另一个事实是什么?姜齐与曹魏都面临的相同的情况,自身一代比一代烂,碰上了厉害的对手。或者说一些国家被灭一定是有其理由,国姓不是烂就是坏,确确实实是无法将统治继续维持下去了。

中行吴讲出了最大的事实,他们都是身为人臣,可以对付国君的手段太少。

弑君?这是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干的事情,谁干了就要有某天被清算的觉悟。

“我们的目标是取代周王室,成功之后大可入为公卿,外为一国之君。”楼令说完,在场的人都是点头表示认可。

形成这个共识之后,其它的话题就变得好谈许多了。

楼令已经用最简单的总结方式来讲出日后会形成的格局。

他们以后都会有自己的封国,迟早是要将一部分权力交还给晋君周,不是吗?

想要更加顺利地达成对周王室的取而代之,很多事项需要来自晋君周的配合,其中的一个基础就是晋国高层决不能闹幺蛾子。

“老夫之前跟新军佐说得很明白,不介意在这里再次强调。”楼令知道泡澡的时候讲严肃的事情比较搞笑,可是何尝不是一种坦诚相待呢?他没有刻意摆着一张很严肃的嘴脸,相反是笑吟吟地说道:“我们最大的目标就是成功取代周王室。没有办成这一件大事之前,谁敢挑起内乱,我一定让谁死!”

其余人先看向中行吴,等中行吴点头表示确实有这么一回事,他们再重新看向楼令。

“老师的敌人,便是杨的敌人。”郤杨有立场讲这句话。

当前的老师与弟子,关系上不比父子差多少。

又或者说,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授业恩师比之父母还要排在前面。

士匄就知道郤氏会站在楼氏那一边,他本身也想跟楼氏、郤氏靠拢,严肃地说道:“取代周王室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能够惠及到后人的道理,谁不懂呢?”

到底是惠及,亦或是遗祸,其实很不好讲。

只是,面对化家为国的诱惑,多数人根本就经不起被这样诱惑啊。

要说谁内心里感到最为震撼,一定是四朝老臣的邯郸旃了。

四朝老臣?那没有错。邯郸旃出仕是在晋成公时期,后面历经晋景公、晋厉公与当前的晋君周时代。

话又说回来,晋国不到二十年更换了三位国君,卿大夫之中的好些人最为起码也是三朝老臣了。算起来也就士鲂历经两朝,郤杨与中行吴资历比较浅。

“公族怎么样,算是有目共睹,他们不会成为我们的麻烦。君上扶持魏氏,魏氏真的会站到君上那一边?”楼令说话的时候特别看着邯郸旃,能够视为是一种表态。

什么表态?可以视作楼令公开展现态度,只要邯郸氏不作妖,不会坐视邯郸氏失去卿位。

楼令的这个表态,其实是建立在邯郸氏与荀氏已经确认联姻的基础之上。

那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在中行吴成为荀氏之主没有多久,两家谈成了这事。

非常提前的情况之一,范氏那一边也确认跟邯郸氏联姻,只不过要等邯郸氏有第三代继承人之后了。

两件事情都是邯郸旃分别与荀氏、范氏谈妥,消息才传开。

邯郸氏到底是付出了什么代价才取得那些成果呢?

其实,无论邯郸氏付出什么代价,总归是获得了极大的安全保障,也换来了楼令的那种表态。

“魏氏……,呵呵。”郤至不是瞧不上魏氏的实力,只是单纯觉得魏氏快将跳槽变成日常了。

一起发出笑声的还有士匄与中行吴。这是魏氏前后挂钩过范氏与荀氏,尤其是害苦了荀氏。

有过那种操作的魏氏,可能没有严重到惹来卿位家族的讨伐,要说卿位家族对其没有意见则是不可能。

楼令当然知道魏氏在各个卿位家族没有留下好印象,更清楚不能全部怪魏氏。

选择挂靠的卿位家族要吞并魏氏,还不允许魏氏割肉逃跑吗?没有这样的道理。

面临那种危机的魏氏一次次都能够与挂靠的卿位家族和平分手,其实展现出了魏氏很高超的社交水平了。

“情况允许的话,是该把魏氏给瓜分了。”楼令心里想着,比较突然的一愣:“真要是把魏氏搞没了,我岂不是直接或间接灭掉了瓜分晋国的赵、魏、韩?”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