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离异带娃穿越 > 第294章 天字一号厨娘

第294章 天字一号厨娘(2/2)

目录

陈文芳跟丫头在后面吃,陈文芳年纪大了,保持身材晚上随便吃一点,丫头就不会了,一个人对着残羹剩饭风卷残云,那叫一个能吃啊……

四个女人,硬是干完了一锅饭。陈文芳可是煮了三斤米啊,想着万一后面倩儿饿了,可以搞个蛋炒饭的。

陈文芳不由得咂舌……

而临夏的李家镇上,乡民们依旧水深火热的生活着,虽然有些人有样学样投奔杨守镇企图减免赋税,但是由于投奔的人太多了,已经乱成一锅粥,今天收人头税,明天收田地税,还有种子税,牲口税,就连养个鸡都要交税,这税收的可谓是家家户户雁过拔毛,哀鸿遍野,不少去收税的差人都被人偷偷打过,但也无济于事,税照样收,就是少了些。

有些人则学聪明了,投靠王汉阳他们,剿匪有钱分,还能不用缴税,一时之间,短短一个月,王汉阳的队伍就发展到了三百多人,当然不是明面上的明面上就六十来个人,杨守镇上一次死伤惨重,这次扩军搞了俩百多人,王汉阳借机塞了些自己人进去,也就二十来个吧,都是信得过的兄弟,这样万一哪天反水,能从底部攻破。

而王家庄托王二牛的福,上次剿匪分的八千两银子,按手底下的人一个人十两银子来分,也才分出去几百两,剩下的都由聂老哥夫妻管着,在庄上囤粮,王二牛走之前,陈文芳就特地跟刘婶聂大嫂他们商量好了,乱世将至,最主要的是要囤粮囤物资,不要舍不得花钱,所以他们一直都没有放弃生意,蔗糖从七天五百斤的订货一直没有断,可惜因为路上不太平经常缺货来,但是只要到货就付款,价格也涨到了一百二十文一斤,米面也是一样,有人送就收货,到了东西就给钱。

庄子上甘蔗已经开始种了,二十来亩的地,辣椒也育苗完成,等长大一点就可以开始卖苗了,冬麦长势喜人也是很值得开心的,聂老哥是最忙的,现在已经把王家庄开始当防御工地来建了,水井不够多,打!荒地居然还有,开荒!人手不够,买人!

从开年后,临夏就跑过来不少流民,有一整个拖家带口的,还有些年轻壮小伙找事的,用胡成新的话说,来镇上的客人都快赶不上流民多了。

聂老哥是个心善的,跟胡成新来镇上对账的时候看到几户人家拖家带口的找事做,不由得留心了些,直到几户人家的青年挂出免费帮工只求吃口饭时,终究还是没忍住,带回了王家庄。

一共是三户人家,三户流民,一户户主张亮夫妇,带两个女儿,大女儿张兰十三岁,小女儿张翠九岁,一户户主田石夫妇一个儿子田壮壮看着有些瘦弱身体不好的样子,两个老人都是五十来岁的,另一户田华夫妇,跟田石是堂兄弟,有三个儿子,分别叫田七,田八,田九,整理看来男性都比较装实,像长期干农活的人。

聂老哥也是个聪明人,一马车直接拖到了王家庄,先是拖出一筐馒头让人吃饱饭,等了半个时辰后就让人干活,正常人久饿之后吃饱肯定犯困,会偷懒耍滑,更别说抗拒身体本能去干活了,聂老哥如此操作就是想看看他们是不是诚实人。

事实证明他没有看错,几户人家都是非常踏实的人,几户人家男女老少,吃饱喝足直接把东西放到旁边,让最瘦弱的田壮壮看着,所有人都下了田,弱一点的搬小石头捡树枝,拔草,翻地,都非常能干,能吃苦。

聂老哥满意的收下了三户人家,反正就吃口饭,能省不少工钱呢。

殊不知三户人家也是第一次碰到这么好的主顾,恨不得命都交给他,有哪个好人家能让人先吃饭后干活的,还非常好吃的杂粮馒头,居然还不割嗓子,他差点吃得泪流满面,更别说那些老人孩子了,每个人三个实实在在的粗面馒头,拳头大,孩子平素饿得不行,也只能吃两个就饱了,这么厚实的馒头,证明这个主家大善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