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小吏赵真(2/2)
表面上一片歌舞升平,但隐藏在暗处的怨气到底累积了多大?晋朝真的能长久吗?
反观我,年纪轻轻就做了太守,真的是因为我自身能力吗?想着想着我就怕了,我好怕母亲出事我不在啊。
或许,父亲是对的,现在的年代只能守正,想的越多越难受,赵真要是能不那么执着地去追求名利,也不至于活的如此痛苦。
往后一路上倒是没遇到什么事,那些靠在墙角抽着烟叶子的老人晒着温暖的太阳,破破烂烂的衣服黢黑蜡黄的双手向世人表明他正受着穷苦,可嘴角那一丝单纯而惬意的微笑我却从没在官场中见过。
这是赵真挣扎一生也难以享受到的惬意,而这却并不需要名利,所以,他死的真的值吗?
到任上之后,我先跟前任内史做了交接,明白了一些所谓的规则,然后拉上副手主动拜访了各方势力,观察了他们的口风。
让人难过的是那些人一见面就问家世,若不是看我父亲的名气,恐怕他们都不会理我。
这里懒散和贪腐已经成了习气,山林河川很多都掌握在少数家族和官吏手里,百姓们的生活虽然比战乱时好多了,但盘剥仍旧很严重。
先前我管不了,现在能管了,我便想管管。
但也不能着急,踏入人家的地方还是得小心点。
从此后大小事宜照旧,我只处理一些大事和急事,对于任何想见我的,人照见,但礼不收。
人们纷纷在猜测我想干什么,他们用各种方式来试探我,而我只是把人事暗暗记下来。
半年后,我行动了。
那些经常登门却只是拍马屁的,自我举荐却不敢谈时弊的,想搞裙带关系拉帮结伙的,自我吹嘘但无真才实学的,我吩咐门厅全部不再接待。
那些为各方势力打探虚实的,为升迁或徇私来送礼献媚的,利诱不成提人威胁的,全部留名留事以待后察。
其中倒是有几个见识不凡,只是功利之心太重没什么坚守,若是有难以办到的事倒是可以起用他们,只是我本能地不想这么做。他们也不是什么坏人,但为官只为私心那就是百姓的灾难。
这半年我大概梳理清楚了各级官员之间的关系,大多的权力基本都控制在几个士族之手。
之后我用名册上的人一一对照,勾出了那些从没在工作之外出现的官员,逐个见了他们,问了他们的工作情况。
有些人禁不住问,一看就是懒散平庸之辈,只会几句玄学之词,就是想图个清净;有些人对答如流但脾气很倔,只管做事却不知收敛性情;有些人稳重沉着,问什么答什么绝不多说,一旦涉及工作之外一律都是不清楚……
我记下之后便悄悄潜入百姓去考察了一番,有些人口碑不错,跟我的判断一致,有些人却有不同的声音,我一时难以搞清楚。
这一天我召集了所有中高层官员,大声说出了我要政治清明的愿望,让他们每个人写一些时弊和建议,私下交给我。
大部分人都是在说废话敷衍,仅有少数人写的跟百姓说的一致,正好就是最倔的那几个,可惜提出的建议太过强硬,似乎难以实施。还有几个人写的很隐晦,什么人都没得罪,但写出的措施却很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