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习俗(1/2)
今天要去上坟,起了个大早,山里是没路的,只能是靠驴车。
准备的东西不多,一些纸钱,蜡烛,香,还有供品,馒头,水果,当然还有肉。
赶在太阳升起时,他们已经到了,没有去以前的家,直接到坟地。
只有爷爷奶奶的坟,别的都不在这,因为这个小山村里的人。
都是逃荒来到这的,具体什么原因,已经无从考证,老一辈的人都不在了。
先给坟头除草,再捡一些小石头放在坟墓上,这叫添坟。
每次来都做这样的事,如果时间长了没人打理,就会被风沙吹的找不到了。
摆上供品,画个园圈,大家随父亲跪下,一边在园圈里烧纸钱,父亲一边祷告。
意思就是,告诉爷爷奶奶,现在家里的情况,完事了以后。
拿起供品用指甲盖,掐点扔在园圈里,剩下的要拿回去晚上吃掉。
(农村人是没有浪费粮食的习惯)。
一切完事,点上两挂鞭炮,再撒上半瓶酒,oK,今天的上坟就结束了。
赶着驴车中午就到家了,两个女人给大家每人下碗面条。
因为晚上要吃供品的,意思是和祖宗一起吃饭,日子好过了,也不能忘了,这个家是怎么来的。
晚饭后,桌子还没收拾干净,大姑娘小媳妇已经进了院子,他跟老爸对视一眼,无奈的下炕穿鞋。
因为饭桌当电视柜了,他们家现在,都是用炕桌吃饭的。
穿好鞋还有衣服,出门就得打招呼。
哎呦,二嫂子来了啊?吃了吗?
娟子也来了啊?来跟哥握个手,看看软和不?
这是同辈的,可以口花花。
生过孩子的小媳妇,人家可不会惯着你,人家直接上手,这掐掐那捏捏。
小伙子还真不是对手。
也就欺负一下大姑娘,不过也有例外,万一人家祖传的泼辣呐?
来,只要你不怕我小静姐,抱抱都行。
能怎么办?撒丫子就跑,你要不跑她真敢抱你。
惹的一院子各色的笑声。
大年三十,一大早,就被母亲赶出了屋子,扫院子,今天要从家里,一直扫到马路上,扫干净了晚上迎财神。
男人扫院子劈柴,女人们擀面条,还得多擀,因为过了今天晚上,未来三天是不能动刀的。
所以要提前准备好,面条多做点晾干,还有土豆,(他们叫它芋头)。
土豆切丁,用油炸一遍,他们叫它芋头漂子,为啥有这个名字?
因为炸过的芋头丁,遇水就漂起来了。这东西是做臊子面的必备物品。
肉丁,芋头漂子,蒜苗花,还有拿猪油和辣椒面做的红油。
组合起来就是猪肉臊子,下一碗面条,舀上两勺子臊子,再来点醋,啧啧,给个皇帝都不换。
中午吃完饭,要贴对联,还有门神,这个时间是有讲究的。
具体是什么讲究,已经没人说的清楚了,反正就是中午贴就行,而且是大年三十。
堂屋正中,就是进门,就能看到的地方,要摆上供品。
用一次性纸杯装上土,当香炉,需要三个,(寓意,敬天,敬地,敬祖宗)。
晚上太阳落山,带着酒,香,还有鞭炮,出大门往前走一百步。
用土堆个小土堆,插上香不倒就行,点上香,围着土堆倒半瓶酒,点上一挂鞭炮,迎神完成。
进到堂屋,在供品前烧点黄纸,这叫升表,黄纸要提前裁剪好,十五公分长,十公分宽,然后对叠一下就行。
在三个香炉里插上香,中间三支,两边各一支,然后去厨房在灶台上,也上一炷香,(这是敬灶神)。
整个过程,只能是男人完成,哪怕是小男孩也行,就是不能让女人干。
一切完成,只等看晚会了。
一边看电视一边包饺子,在包饺子的时候,父母会偷偷往饺子里包硬币。
这个是不会让孩子知道的,谁吃到了有硬币的饺子,来年财运亨通。
这是一个美好的祝愿,有用没用不知道,但是吃到的人,心情大好是肯定的。
大年初一,也是有讲究的,早晨饺子晚上面,中午只要是好吃的,都得上桌,这就是食满桌。
这个寓意是很有意义的,证明去年,你没有白忙活,给全家人挣到了吃食。
大年初一,五点多就起床,要去院里放炮。
初一初二初三,这三天放炮是不能见太阳的,早晨太阳没出来,就要放完,晚上太阳落山,才可以放。
三天不能出门的年过完了,初三的晚上要送神。
父亲把供品都掐点扔在香炉里,这叫泼散,拿起剩下的黄纸,和三个香炉。
李青松拿的是炮,还有酒,弟弟用簸箕,端着这三天攒的垃圾。
一起来到了,迎神的土堆这,把香炉和垃圾,一起放到土堆上,倒酒点黄纸,先放几个二踢脚,再点鞭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