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垂帘听政(1/2)
第349章垂帘听政
次日,晨曦初破,紫禁城内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庄重而肃穆的气息。太后蒋玲,身着华贵的凤袍,头戴珠翠,端坐于那雕龙刻凤的龙椅之上,透过面前轻轻摇曳的珠帘,她的目光如秋水般扫视着台阶下肃立的群臣。那目光中,既有初登政坛的羞涩,亦有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诸位爱卿,”太后的声音柔和而清晰,如同春风拂过湖面,“承蒙各位爱卿的抬爱与支持,本宫从今日起,将正式垂帘听政,与诸位共商国事。在此,本宫有一件重大事件要宣布。”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群臣皆侧耳倾听,连呼吸都似乎变得小心翼翼,生怕错过了太后的每一个字。
首领宦官黄皓静静地侍立在太后的左侧,身姿挺拔,如同一尊雕塑;而侍中兼虎贲中郎将董允,则侍立于右侧,眼神锐利,时刻准备着应对任何突发情况。
朝堂内外,羽林军来回巡逻,他们的身影如同流动的铠甲,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
太后轻轻吸了一口气,脸上泛起一抹娇羞的红晕,仿佛是一个即将揭开神秘面纱的新娘:“诸位爱卿,本宫宣布,一个月之后,本宫将与田大将军举行大婚。婚礼之后三日,将举行登基仪式,田大将军将登基为太上皇,同时本宫将政权移交给太上皇。在我皇儿行冠礼之前,太上皇将拥有摄政的权力,本宫则退居后宫,相夫教子,朝政之事,皆由太上皇处理。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然而,由于丞相诸葛亮事先已派廷尉费袆与群臣私下沟通,那些原本反对或中立的声音,早已被一一说服。此刻,群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廷尉费袆按照事先的约定,首先出列发言。他拱手作揖,声音洪亮:“太后,微臣认为,田大将军不仅英俊潇洒,更是率军南征北讨,为大汉开疆拓土,功高盖世。太后与大将军结为连理,实乃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太后闻言,喜笑颜开,那笑容如同盛开的牡丹,娇艳动人。群臣也纷纷点头附和,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然而,在这一片赞美声中,散骑常侍谯周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是一位儒家学者,原本极力反对太后改嫁给田英。在他看来,烈女不嫁二夫,更何况在刘禅下葬后不久,尸骨未寒之时太后便改嫁,这实在是大大地于礼不合,也是对先皇刘禅的不尊。
然而,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在费袆的劝说下,谯周得知丞相诸葛亮、魏王曹睿、燕侯曹宇和车骑将军司马懿等重臣都纷纷赞成此事,他只好低头答应下来。
为了讨好太后和丞相,谯周出列拱手道:“太后,微臣从大汉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角度来考虑,田大将军升任太上皇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有太上皇摄政,新皇可以平安地长大,待其行冠礼后,皇权也可以平稳地交接。如此,我大汉江山将永固不衰。因此,微臣赞成此事!”
群臣见谯周都帮着说好话,于是纷纷点头表示附和。
谏议大夫费诗见状,也不甘落后,连忙出列拱手道:“太后,微臣认为田大将军一心为国,长年征战沙场,居功至伟,但也辛劳异常。田大将军与太后大婚后,无须再御驾亲征,亲自犯险,而是可以在朝堂之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岂不快哉!”
太后闻言笑着点点头,那笑容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秘书令郤正也不敢示弱,急忙出列拱手道:“太后,微臣也极力赞成此事。先皇突然驾崩,群臣手足无措。如果有太上皇坐镇朝堂,群臣便如同吃了定心丸一般,对大汉的江山稳固有百利而无一害!”
群臣纷纷颔首表示认同。
选曹郎陈祗见状也立即出列拱手道:“太后,微臣全力支持此事。有太上皇摄政,微臣相信大汉将继续开疆拓土,国力日渐强盛。百姓将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大汉的前景一片光明!”
太后微笑着点点头,然后转头望向丞相诸葛亮,那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期待:“丞相,不知您意下如何?”
诸葛亮微笑着道:“太后,老臣的看法与诸位大臣一样。一切以国家社稷为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