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喊捉贼(1/2)
秋雨,秋雨,无昼无夜,滴滴霏霏。
随着空中一声惊雷炸响,只听见屋子里传来碰的一声巨响,与雷声重叠。
原来是韶衡在屋中大发雷霆,他将放在桌上的白玉杯给怒摔在地,摔了个粉身碎骨。
韶衡想对一旁的楚熙发怒,但念在他是王爷,他只能厉声质问道:“御王,你既不喜欢老夫的女儿,你又何必做出这种禽兽不如之事。你趁酒醉之际将她玷污,你让她以后如何做人?”
楚熙心里虽知,韶衡是在贼喊捉贼,但楚熙既然选择了将计就计,那就得做戏做全套。
楚熙放低姿态,向韶衡赔礼道歉,“先生,这事是本王不对。本王昨晚喝酒喝迷糊了,这才做下了这糊涂事。但本王真的不是故意的,不如这样吧,先生想要本王如何赔偿,只管开口便是。”
韶衡稳了稳心情,才缓缓张口问道:“御王可知,方才老夫请了大夫给思怡诊脉,却诊出了喜脉。王爷可知,思怡怀了您的孩子?”
楚熙一脸震惊,不可置信,“什么?”
韶衡叹出一口气,“王爷,我本来想叫思怡将孩子打掉,可思怡性子倔强,死活不肯打掉孩子。第一,是因为他爱慕你,第二,他说孩子是无辜的,她初为人母,不愿承受丧子之痛。所以,如今唯一的办法,就是王爷能娶了思怡。”
楚熙做出一脸为难的模样,“可是,本王已有妻子了。若娶她,本王可给不了她正妻之位啊!只怕,会委屈了她。”
楚熙话音刚落,只听见一道虚弱的声音在屋里散开,“王爷,思怡为了孩子愿意给您做妾,只求王爷能给我腹中尚未出世的孩子一个名分。”
爱女心切的韶衡见韶思怡走到屋中来时,他连忙上前搀扶,并关心道:“孩子,你不去歇着你到这来干什么?”
韶思怡不答,只一脸可怜兮兮的模样走上前对着楚熙下跪,她声泪俱下道:“王爷,求求您,您可以不爱我,但我肚子里的孩子是无辜的。他是您的孩子,求您给他一个名分吧。只要您能给他一个名分,我愿意给您做妾,且承诺,绝不会和白姑娘相争。”
楚熙看面前这楚楚可怜的韶思怡,便也只能无奈答应,别看楚熙答应的爽快,可他垂在两侧的手却已紧握成拳,力道之大,指甲嵌入了皮肉。
鲜血渗出指缝,滴落在地。
这是做给韶衡和韶思怡看的,让他们知道,楚熙心里是多么的不情愿。
楚熙虽答应了纳韶思怡为妾,但却迟迟没有娶她进门。
一晃眼,又过了半月,十月下旬,邑都皇宫的后花园里,一株株芙蓉向阳而开,傲然绽放。
虞酒卿站在廊檐下赏花,宁梓辰站在她身后,一把将她揽进怀里。
宁梓辰问道:“你说要去蛊族拯救虞国百姓,准备何时出发?”
“若不是羽星告诉我蛊族的事,我恐怕一辈子都不会知道,原来虞国有那么多无辜的百姓还在蛊族受苦受难。但难能可贵的是,一百年过去了,他们既然还为自己是虞人而感到骄傲。”虞酒卿转身,一头埋进宁梓辰怀中,“宁梓辰,两日后,我就要出发去蛊族了。借我二十五万宁家军吧。这可能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战了,但也是我最后能为虞国百姓所做的事了。”
宁梓辰嗯了一声,“酒卿,披甲奴造反了。所以,那五十万大军借你一半后,剩下的一半,我要带着他们去益州平叛。只有你我打下太平盛世,虞珺卿这个皇位才能坐的高枕无忧。”
日近黄昏时分,天气越来越冷,狂风呼啸,将后花园中的牡丹给吹翻在空中,随风起舞。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无波无澜的水面上放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灯,随波逐流。
百姓对天神许下的愿意都用花灯的方式飘向了远方。
淮阳郡里,流民堆中,一个身穿破衣烂衫,但却不卑不亢的女子引起了远处巡逻兵的注意。
这女子叫姜雪,姜雪的父亲姜庭出生在虞国乾州。
姜庭本是个大字不识的人,再加上家里穷,供不起他读书,所以,他早早的就跟着父母学种田放牛。
但他在十岁的时候,认识了同村的一位姑娘,叫解竹。
解竹的父亲解蕴是同乡的一位教书先生,他秉着男女平等的想法,从家里的两个女儿小的时候就教他们读书习字。解竹大姜庭三岁,他温柔善良,容貌姣好,他和姜庭相识后,两人因经常一起相约游玩而成好友。
姜庭放牛吹笛,她就坐在树下读书习字。
日子虽平平无奇但却足以让姜庭铭记一生。
在姜庭十一岁时,解竹教他读书认字,自那后,姜庭便爱上了读书习字,为了能多读几本书,他不惜四处去做工,省吃俭用的钱也全都存来买书了。
姜庭二十二岁那年,他亲自去解竹家里找解蕴提亲,谢蕴见长大后的姜庭风流倜傥,矫矫不群,就决定把长女解竹许给他。
姜庭也不着急娶解竹,他和解竹有约,他将上邑都赶考,等他金榜题名,就来娶解竹。
景元十八年,二十四岁的姜庭上了蜀都后,寒窗苦读十年的他,终于在这次科举考试中蟾宫折桂,一举考中了举人。
待他回来迎娶解竹时,却被解蕴告知,“去年一场瘟疫肆虐,带走了不少人的命。去年的瘟疫,解竹也感染了,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失去了双眼,从此以后,怕是只能做个盲人。但贤婿啊,你如今中了举人,入了官场,已是尊贵之身,我家竹儿无福,配不上你。你不如就此退婚吧!当然,你若执意要与我家结亲,老夫还有个小女儿,名叫解寻,二十有二,容貌身形也是顶好的,若贤婿愿意,老夫可以把她嫁给你,你便还是解家的女婿如何?”
姜庭根本就听不进解蕴的劝告,在他看来,解竹虽失去双眼,让他心痛如绞,但老天还是对他仁慈的,至少,没有夺走解竹的命。
姜庭一脸坚决的要娶解竹为妻,并对解蕴道:“吾心已许解竹。虽盲,岂负吾初心哉卒娶盲女,与之偕老。”
解蕴拗不过他,也只好同意了。
成婚那日,人人都在笑姜庭,高官娶盲女,傻子配瞎子。
但姜庭却将他们的话当作耳旁风,不予理会。
因为对姜庭而言,世人口中的瞎子却是成就了他一生的人。
若当年,姜庭不曾认识解竹,他可能一生都是个放牛种田的庄稼汉,根本没有机会去读书识字,更何谈科考了?
姜庭能有今日的成就,多亏了解竹。
而且,人生三大喜事,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
三大喜事完成了两样,姜庭只觉人生也算美满,所以,面对外人的疯言疯语,他只当外人是嫉妒他,左耳进右耳出便是。
姜庭自从娶了解竹后,她的官生虽不像别人那样节节高升,但他日子却过的简单幸福。
姜庭所要不多,他每日的生活除了上朝下朝外,其余时间都在陪着解竹。
可自瘟疫夺走了解竹的眼睛后,大夫虽治好了她的病,可她的身体却孱弱了不少,半月一小病,一月一大病。
姜庭的所有俸禄除了扣除生计的钱外,余下的都拿来给她治病了。
人人都说姜庭爱妻如命,但姜庭也真正做到了执妻之手,与妻偕老。
景元二十年,解竹为姜庭诞下一子取名姜寒翎,景元二十三年,解竹又为姜庭诞下一女,取名姜雪。
景元三十五年,解竹因病而逝。
解竹死后,姜庭辞官还乡,带着一对儿女和解竹的尸体回了乾州,蒋婷在乾州老家安葬了解竹。
从那以后,姜庭和一对儿女全都隐居山林。
景元四十年春,姜庭病逝。临死的前一个月里,他去看解竹,他曾一人对着解竹的墓碑说,“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
他还在死前嘱咐儿女将他和解竹合葬。
姜寒翎和姜雪按照姜庭的遗嘱把他们的爹娘合葬后,并在他们的墓碑上刻了一首诗,有生谅同欢,有死愿同穴。死同穴此心,一誓永不渝。
凤泽元年秋,姜雪和姜寒翎在田野间收割麦子时,被路过此地的鲍静所看见。
鲍静是燕国官员,在燕国担任司天监正。
他来虞国是来游玩的,因为他的生平志向就是想看遍整个世界。所以每每当他休沐时,他都会把时间安排,用在吃喝玩乐上。
姜寒翎本就长的肤色白腻,剑眉星目,唇红齿白,气质温和。
鲍静只一眼便对姜寒翎动了心,可鲍静身行微胖,长相平庸,身高也只在姜寒翎的脖颈处。
鲍静对姜寒翎告白时,姜寒翎一开始并不接受他的告白,姜寒翎嫌弃她的容貌和身材,所以拒绝了她的告白。
可鲍静却对姜寒翎展开了坚持不懈的追求,鲍静知道,虞国的男子和燕国的男子不一样,虞国男子不追求胭脂水粉,鲜花美食,精美衣裳,华丽首饰,而像姜寒翎这种读过书的书生,拥有文人风骨,所以他也不喜欢庸俗的钱财。
鲍静为了追求姜寒翎,便入乡随俗,学着虞国女人捯饬自己,整日里擦脂抹粉,穿华服带首饰,她还用钱收买和讨好姜雪,从姜雪嘴中打听姜寒翎的口味与喜好,当得知姜寒翎不喜甜不喜辣时,她会每日三餐亲自给姜寒翎做些清淡合口的饭菜,还给他送来。
平日里,还会收集一些名人字画,转托姜雪送给姜寒翎。
可鲍静对姜寒翎的好,姜寒翎统统不领情,鲍静追求了姜寒翎三个月,这三月里,鲍静对姜寒翎又花钱又出力,为他洗衣做饭,为逗他开心,买了许多他最爱的东西送他。
可当一个人的心暖不化的时候,鲍静就想放弃了。可能是他们有缘无分吧。
鲍静在临走前,为姜寒翎做了一幅画,姜寒翎在鲍静的笔下被画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仿若真人。
那副画上提了一首诗: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鲍静临走前将这副画交给了姜雪,便与他说,“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姜雪,请替我转告你哥,这段时间打扰了,从今往后,我不会再出现在他面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