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接管军权(1/2)
第230章接管军权
临安禁宫檐角的铜铃在暮春细雨中发出沉闷的响动,九重宫阙看似如常,唯有御前行走的宦官们踮着脚尖贴墙根而行。玲儿的离开,让整个皇宫都沉浸在一派人人自危当中。
自玲儿离宫,皇帝的雷霆之怒已让三十七名宫人血溅掖庭,若非太子跪求三日,怕是连淑妃娘娘的椒兰殿都要染红阶前牡丹。
而在玲儿离开数日之后,皇帝接连数日夜不能寐,下令将整个杭州城封锁起来,逐一排查。毕竟玲儿是皇帝唯一的亲生女儿,思女之情让两鬓斑白的皇帝,一夜之间更显苍老,皇帝也再无心打理朝政,将诸多事务,皆交给了太子。自己则整日饮酒,除了关于玲儿的奏报,其余军机大事一概不过问,太子也逐渐成为了大宋的权力中枢。
这日,太子在紫宸殿批阅奏章,无意间发现了那封来自历阳的奏折。
太子本以为是仕林催促河堤款的奏折,殊不知早在数日之前,他早已亲笔下令,下拨五千贯至历阳,他暗自思忖道:“这许仕林,竟如此不信任孤,等尔回来,孤定要好好责罚!”说罢,太子一边笑着,一边翻开奏折,却看着奏折上的字迹,暗暗发颤。
太子颤抖着双手,口中喃喃:“这丫头果然找到了他……”太子一眼就认出了玲儿的笔迹,忽觉喉头哽咽,满含热泪。玲儿自幼识字,是他亲手所教,望着眼前熟悉的簪花小楷,每一笔都如同一封家书,直刺他的内心。
或许是太过激动,让太子一时竟忘了仔细阅读奏章内容,当太子回过神,再看清了奏折所述后,他紧咬牙关,浑身不住的颤抖了起来。
“殿下,这是怎么了?可是玉体抱恙?”身旁的太监小声关切道。
太子重重的拍案而起,厉声道:“来人!立即传命枢密院,让他们……不!孤亲往之!”太子将奏折揣入怀中,推开身旁的太监,快步离开了紫宸殿。
身旁的太监见状赶忙跟上太子脚步,并嘱咐身旁年轻的太监即刻通知枢密院。
太子一迈入枢密院大门,众官员还未来得及反应,太子便厉声道:“即刻下令!历阳屯驻兵马由历阳知县许仕林一体节制!”
枢密院的主事赶忙起身:“殿下……这似乎……”
“尔等没有听清孤的旨意吗!”一向温文尔雅的太子,此刻在下属面前失了态,或许是历阳官场私通金国,亦或是担忧玲儿和仕林安危,此刻的太子雷霆大怒,惹的一众官员匍匐在地,连连称喏。
说罢,太子一甩衣袖,扬长而去。行至门口,太子忽而驻足而立,阴沉着脸,甩下一句冷冷的话:“八百里加急,三日内送抵历阳。延误者……”太子眼神忽然凌厉,“斩!”
得太子令旨之威,枢密院即刻着人快马加鞭,连夜将这封十万火急的密令送往历阳驻军大营。
辕门之外,三通激昂的鼓声方才停歇,信使便驾驭着快马风驰电掣般行至大帐之外,高声呼喊:“八百里加急!淮南西路都统,速速接旨!”
彼时,历阳驻军都统赵广陵正在营帐内读书,其人文武双全,曾在抗金前线坚守十日,死战不退,面部一到自眉骨贯至下颌的刀疤。
赵广陵听闻喊声,匆忙间连甲胄都未来得及披挂整齐,便心急如焚地疾步出营,恭恭敬敬地跪地接旨。
信使宣读完枢密院密令后,便匆忙离开,临走前对赵广陵道:“赵都统,此事乃太子亲自督办,无论如何,不可违背圣意。”说罢,随着一声战马嘶鸣,信使策马而去。
赵广陵攥着明黄绢帛的手指节发白,看着手中的盖着枢密院火漆印的密令,心中惴惴不安:“历阳要变天了……”
此时,身旁一名大胡子参将,手持一柄宣花斧,来势汹汹,一把夺过密令,大声喝道:“直娘贼!凭何让某三千儿郎听命于那白面书生?”
此人正是赵广陵生死之交熊天禄,潭州浏阳人士,生性直率,口无遮拦,因其天生赤须被称为“火鬃熊”,擅使一柄六十斤宣花斧,身高七尺,孔武有力,左耳缺失,乃是当年与金兵交战时,为救赵广陵被金贼削去,腰间常备着一袋浏阳麻饼,自称为“续命饼”,一日不食,浑身不自在。
“放肆!你这头毛熊!你当枢密院的火漆印是画着玩的?”赵广陵一掌甩在熊天禄脑门上,“摸摸你的脑袋还在不在!”
“大哥!这密令分明是冲着周县丞来的,这些年若非县丞大人鼎力相助,我等都要喝西北……”说罢,熊天禄从口袋里取出麻饼撕咬了起来。
赵广陵长叹一声,将密令收入囊中:“但愿这位状元知县,别赶尽杀绝。”
熊天禄鼓囊着腮帮,举起手上六十斤宣花斧道:“哼!状元又如何!我老熊第一个不服!大哥!我们不能……”
未等大胡子说完,赵广陵当即打断了他的话,他紧紧握着手中圣旨,心中五味杂陈,“住嘴!再敢胡言!休怪我翻脸不认人!”赵广陵厉声斥责道,随即取出令箭道:“传我号令,任何人不得轻举妄动,你即刻点齐三百人,随我进城,去会一会这位状元郎!”
熊天禄一脸不情愿,但赵广陵的话他不敢不听,随手行了一个礼道:“喏!”
仕林很快也收到了太子密令,仕林诚惶诚恐,竟没想到这密令来的比河堤款还要快。
“有了这道密令,我就不惧他周文远了!我这就去找他们查一查历年的亏空!”仕林紧紧握着密令,心中已在盘算如何对付周文远等人。
玲儿见状便已猜出,如此神速,定是太子认出了自己的笔迹,有了太子加持,此事便已成功了一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