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1/2)
第109章
化远三十八年,冬。
十一月的天气,让京城内外的人冷得不想出门。
大片雪花落下,便是官署里,也是冷冰冰的,虽说屋内烧了炭火的,但门稍微一动,热气就跑出去了。
大家还笑,幸好他们史官院把之前的事都忙完了,而且都被派官,现在等着年后离开就好。
否则这么冷的天气还要办公,实在是太辛苦了。
正说着,一身雪花的纪元从外面回来。
属下们闲着,纪元却是在给李首辅办事。
李首辅既是翰林院的大学士,同样也是吏部尚书。
吏部最近多忙,大家都知道的。
到了年底,各地官员的考核,京城官员的考核。
再加上官员们的升降,以及今年的功绩突出,全都要整理出来,送到皇上手边。
都说吏部是六部之最,但也是六部之累。
纪元作为李首辅的“名誉”学生,都帮忙整理教学资料了,被喊去吏部帮忙,也是再合适不过的。
还有一个隐晦的原因,很少有人知道。
那就是吏部右侍郎的侄子,就是正荣县的聂县令。
因为这层关系,纪元在吏部更加如鱼得水。
所以整个史官院的人都懒洋洋的,就他忙前忙后。
纪元还让左右典籍也歇着,算是私人的差事,不好让他们也跟着受累。
这般做派,也是让人佩服。
有人道:“纪元还真是有着用不完的精力。”
“那么冷的天,他在外面不觉得冻吗”
“听说他从小家境贫寒,小时候连件厚衣服也没有,估计抗冻吧。”
“对了,一甲前三的外派定了吗。”
“好像定了。”
对方感叹:“全都是好地方。”
一甲第三的,也就是探花郎,直接去苏州。
谢志福,榜眼,去了扬州。
而纪元,传闻他直接去应天府!
看看人家,这官职一个比一个厉害,地方也一个比一个好。
不过没办法,谁让人家身份不同,要么能力不同。
纪元拿了东西,又去往阁臣处。
纪元身上的雪在进门的时候拍了拍,还是被来往的同僚看到,惊愕道:“外面的雪这样大”
说罢,往外又看了看。
他们低头忙公务,竟然不知道外面是这种情况。
今年比去年好像还要冷。
李首辅也看着窗外,见纪元来了,微微点头:“最近辛苦你了。”
纪元倒也还好。
他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谁都没看到,纪元的手指颤抖,不是因为劳累,也不是因为辛苦。
而是正儿八经的兴奋。
他今天接触到吏部的文书,准确说是这几年的升迁文书。
纪元这会打起精神,一边给李首辅回话,另一边则飞速思考方才看到的东西。
李首辅见纪元说得清楚明白,开口道:“坐下休息一会吧,你也忙了许久。”
“派官的事确定了”
纪元点头:“是,应天府很好。”
应天府确实不错,经济和政治环境都很好。
以此为起点,算是非常不错了。
李首辅只是有点奇怪,之前一直都没定下,今天早上怎么成了。
不过纪元多番思量下,眼光着实可以。
没错,去应天府外派,是纪元自己选的。
他本就跟李首辅亲近,算半个学生。
给吏部帮忙的时候,关系也不错,外放的地方,自然好寻。
至于,为什么要去应天府。
纪元想起他看到的那人经历,不由得想笑。
纪元这边回了话,就到史官院坐着了。
既是休息,也是整理思绪。
王长东,京籍。
二十五的时候,也就是化远二十年时,考上秀才,之后屡试不中。
托了家里的关系在京城顺天府做了小吏,最后找到机会去了较为偏远,却有发展潜力的建孟府正荣县。
为何说有发展潜力
当时朝中说,要在附近修运河,等修好之后,沿途一片,至少能发展起来。
便是建孟府也是依托运河起来的。
但消息没放出去,那边依旧是穷苦之地,所以一个秀才,也能被安排过去当县令。
这种情况虽然不多,却也不是没有。
去了正荣县,接着便是出了那档子事。
罪责推脱干净之后,去做了从七品的给事中。
化远三十二年,正七品的民司官员。
从这之后,就是林大人他们没打听到的。
纪元终于在吏部看到升迁情况。
化远三十六年,王长东被调到应天府,直接去了油水多的户司。
并且还是户司代主事。
说是从六品的官职,实际掌握正六品的权力。
好个升迁之路,好个顺畅无比的升迁之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