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1/2)
第120章
宁安州的百姓们确实不着急。
他们正在感慨先进水渠的好用,原本横冲直撞的水流,像是被驯服了一样。
偶尔几天下大雨,也有地方储存水。
最妙的还是把肥料放在合适的地方,顺着水流冲到田地里,别提有好多。
一起养的鸭子,鱼肉,别提多肥美了。
有人甚至提前杀了只鸭子,就是本地吃的不多,觉得炖的太慢。
谁知道,这事纪知州都能解决。
纪元直接道:“本地的腌菜做的那样好,又很会做酸味的菜,配上鸭子,别提多好吃。”
说完之后,纪元自己都馋了,干脆亲自下厨,做了顿酸笋鸭汤。
本地最鲜嫩的竹笋,加上最肥美的鸭子。
肉吃过之后,再用汤下一碗本地的米线。
这味道,吃了直接不羡仙!
从外面来的信使,吃的肚子滚圆,擦擦嘴之后,忍不住道:“你们宁安州真的不着急吗。”
“外面都要急疯了。”
眼前的信使,他去年十一月的时候来过一趟,把信件从宁安州带出去。
今年是化远四十年六月,再次轮到他办差。
算下来,也不过半年时间
宁安州似乎就变得不同了。
先不说宁安州的宁安城热闹起来。
就说外面对宁安州评价,也是完全不同。
总之,京城派过的纪状元接手此地之后,简直日新月异。
以前滇州府其他地方提起宁安州,都说这里穷,不爱跟其他地方交流。
虽然免田税,但生产能力比较底下,所以没什么吸引人的。
不过半年时间,宁安州在其他人眼中,已经变成青山绿水的世外桃源。
当地农业发展迅速,手工也发展迅速。
特别是手工业。
信使吃了衙门送来的鸭汤酸笋米线,话匣子直接被打开。
“反正外面,都在等着你们的货物呢!如果再买不到你们的货,他们能把镇南关给掀了!”
从化远四十年正月底开始。
风靡滇州府的两样东西突然就没了。
优质不掉色的染布。
防水质量好的鞋子。
最要紧的是,这些东西价格都不贵。
好用不贵,又新鲜,谁会不喜欢
人家宁安州那边,做生意还规矩的很,一切都是明码标价,来往的商贾入住,契约的签订,一切有规律可循。
之前不接触就罢了,一接触才知道,在那边做生意舒服的很。
这么好的东西,突然在二月停了。
谁都运不出来。
要么被镇南关的人给扣下,要么直接夺走一半。
这种情况下,来往商贾都会血本无归。
人家宁安州甚至提前预告了,所有做买卖的商贾全都提醒,建议他们不要买。
实在不信邪的没办法。
反正他们提醒到位了。
就是有一点不好。
谁家的货物要是卖不出去,那都要急死。
宁安州的人就是不急,官府一声招呼,大家都去忙春耕了。
染布作坊的老板直接把门一关。
别说了,虽然有损失,可他咬咬牙可以承受,听知州大人的肯定没错。
这样一来,卖家是真的不着急。
甚至在这时间里,研究出酸笋鸭粉汤的做法。
按照知州讲的,以后用鱼肉来做汤底,两样一起吃,也是很鲜美的。
好家伙,宁安州有多太平和顺,外面就有多气恼。
这个气恼,自然不是对宁安州的。
是对镇南关的!!!
镇南关!!!
有病吧!!!!!!
以前商贾们,顶多是把货物卖到镇南关,其他的也没有太多接触。
要不是因为跟宁安州做买卖,根本不知道本地的镇南将军那样霸道。
如果说,入城出城要交钱,这个还算合理。
但也应该是官府来收,不应该是军队来收。
而他们呢,直接要分成比例。
运过去一车货,不按车来收,按照货物的价格来收。
啊
有那么黑心吗
这是天齐国的地界吧
问就是,让宁安州的人过来谈。
这话谁能不明白。
就是想让宁安州给镇南关教保护费,给了银钱,大家才相安无事。
当然了,自然有人来劝宁安州的官员们,大概意思就是:“要不然你们谈谈”
“谈个合理的价格,应该就行吧。”
“难道你们宁安州不着急卖东西吗”
整个二月,有不少商贾过来游说,想让宁安州给镇南关低头。
可宁安州的衙门忙的脚不沾地。
春耕呢!
说一百遍了!
他们要春耕啊!
对了,吃不吃春笋,巨好吃。
还有蘑菇锅子,真的太鲜美了。
商贾们沉默。
好吧!
你们真的不着急!
这世上的买卖,哪有这种情况啊。
卖家不着急,只有买家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