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Z世代艺术家 > 第110章 坏了,激进派嫌我不够激进

第110章 坏了,激进派嫌我不够激进(1/2)

目录

“上次我回家之后特意了解了一下方星河,发现这孩子真的很厉害,和我最初想的不一样。”

小钢炮对着媒体侃侃而谈。

“原本我以为他是那种特别喜欢哗众取宠的人,因为媒体上经常报道他又骂了谁、打架斗殴什么的,我就当真了,觉得这孩子是不是太任性了?

但是仔细拜读过他的文章之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啊!

桀骜是真的桀骜,大才也是真的大才,古往今来,顶级才子有点傲气,那不是太正常了吗?怎么被你们媒体写成那样?”

咔嚓一下,一口巨锅被扣在采访记者的头上。

那哥们举着话筒,眨巴着眼睛,想骂娘又舍不得现在的素材,表情古怪极了。

“方星河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写的东西总能深刻切中我们的痛点——现在我真不是随口乱说,我跟着思考过。

你们可能没注意,方星河特别喜欢使用的一个词儿是什么。

是时代!

时代主题,时代痛点,时代风潮,等等等等。

这意味着什么?

他批评的时候从不轻易扩大化,他落笔的时候就知道,这就是一个只适用于当前的短暂性问题。

我们最终把它解决掉,时代继续向前,胜利到来。

所以他的文章真的太好了,聚焦的时候那么精准,落笔的时候又那么有高度,从来不被困在我们这种‘现在视角’里,这是他和寻常文人特别不一样的点。

我们影视行业也有自身的问题,同样是时代性的,我们能不能把它解决掉?我觉得肯定可以,最起码我自己是在这向这方面努力。

那么再回到文化阵地上面,方星河总结得真好,真棒!

商业片庸俗,到底是谁定义的?好莱坞大片庸不庸俗?评判时是否使用了同一标准?我们要不要对抗他们?或是任由好莱坞大片碾碎国内的电影行业?

问题太多了,方星河没有在细节上进行阐述,但是他的思想直指核心。

每一寸文化阵地都需要有人守护,多踏马精辟!

我讲句实话,我拍贺岁片的时候可没想过要守护商业片阵线,当初我就是单纯的觉得,不能一直让国外的商业电影赚咱们中国人的钱,咱们中国也要有自己的商业片,要让老百姓看纯正的本土叙事。

结果那帮前辈们不干啊,你这么拍不对,你庸俗,你市侩,你搞的是什么狗屁东西?

下回谁要是再跟我这么指指点点,我肯定反手一巴掌就甩他脸上:你TM是个什么东西?老子不拍商业片,难道要靠你们守住阵线吗?

或者你们敢不敢说一句:把电影市场给好莱坞吧,咱们投降算了。

敢吗?

那么大岁数的人,不如一个孩子看得透彻!

我不一样,我有使命感,我拍商业片,直接对抗着好莱坞的冲击……”

小钢炮前段时间又被那帮文艺向的影评人给喷惨了,现在终于找到机会,后面疯狂开麦,一路狂喷。

最后,又双叒叕转回方星河本身,他开始疯狂上高度。

“小方是个性情中人,我最懂那种感觉,因为我他妈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我俩那点事儿根本不叫个事儿,我为了硕爷喷他两句,那叫仗义,我现在真心实意的服气他,这叫坦荡。

京圈和他能有什么过儿?没有的事,圈里好多爷们都特佩服他。

敢讲真话,又能把真话讲到点子上,还能叫粗人都听懂,这是多大的本事?

我也是一个不怕讲真话的爷们,到现在我仍然要说,我当年遇到硕爷,是抬头望见北斗星。现在看到方星河,又有当年那种‘这人怎么能够这么牛逼’的感觉,就一句话:高山仰止。

真的,小方真像是南斗星,咱们传统文化里不是有句话叫做北斗注生,南斗注死吗?

小方在文化批判这个领域里,骂谁谁臭,点谁谁死,真的绝了!”

记者顿时流露出一种恍然大悟的表情,追问了一句:“您是不是看了他的《苍夜雪》?”

言下之意,您是不是叫他写书骂人的悍气给吓住了?

小钢炮表情不悦,马上结束了采访。

哪来的记者?不像话!乱问什么!

不过事儿是真的,在简单翻看了《苍夜雪》之后,小钢炮确实打心底里有些发憷。

介小子太狠,也太损,哪有在正式作品里这么祸祸人的?

但是盗版好像都得有上千万销量了,什么烈炎山、程大益、祖大嘴之流,被丫挂在一部传世经典里反复鞭尸,太惨了,太吓人了。

之前小钢炮是真不熟悉方星河,熟悉之后,第一时间大拐弯。

等他的采访刊登出来,引发好多媒体人的大肆嘲笑。

烂怂,软蛋,舔沟子,不要逼脸……等等等等。

可咱钢哥根本不在乎——你们有方星河杀人诛心的那两下子吗?没有吧?那都给我边儿上撅着去。

其实现在好多文化名人都和小钢炮一个态度,非必要,绝不得罪方星河。

比如新文章发出来之后,文化界的讨论热情极高,但是基本没有名人针对他本身,哪怕不认同观点,也是就事论事,只讲文章里的不对。

所以报纸上吵成一团,却几乎没有人骂方星河哗众取宠,场面那叫一个和谐。

额,只除了已经被吊在历史丰碑上面下不来的13丑,他们是真没辙,只能破罐子破摔,一硬到底了……

外界是如此友好,一时间居然叫小方哥感觉很不适应。

于是他只好继续干水军头子的本职工作——梳理舆论局面。

从混战方的整个宏观构成上,大体分三派。

左右中,永不过时的分法。

支持文化自强的一派居然不是主流,就很让人不可思议。

当然,他们的意志最坚定,立场最统一,观点最集中,态度最激烈。

而反对文化自强的一派声量最大,但是他们把意见包装得很好,通过各种分散式观点,左一下右一下,继续打拉扯战术。

中间那一堆和稀泥的学者认为文化自强当然要有,对外也要继续开放和学习,要允许好的东西进来,不能简单粗暴一刀切。

结果被两边同时嫌弃,骂得狗血淋头。

而在这三派之下,落到具体的观点上时,又同时横跨了文学、影视、音乐、偶像、价值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孰先孰后等等等等N多话题。

各个小圈子吵自己的,都有各自的委屈和诉求。

今天影视界谁谁谁发声,明天音乐行业的大佬开炮,后天又有某地政府呼吁保护文化遗产……乱成了一锅粥。

假如你只是一个普通的报纸受众,那么肯定搞不明白最近的舆论为什么有那么大火气,大家乱七八糟的又是在吵什么。

其实本质很简单:关注和话语权。

求关注者,有一部分是希望能被上面看到,有一部分是希望能够扩散开,让更多人看到。

最终得到政策扶持、上级表扬、经济利益或者名望声誉。

求话语权的,希望用自身意志去影响什么,或者建立起那种影响力,但不影响什么。

最终的立足点是地位和影响力。

所以到底应该怎样评判方星河的这篇文章?

2月10号,人民日报上一位佚名撰稿人,给出一种新鲜的评价。

“方星河用他极具感染力的文字,将一个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大蛋糕完整地勾勒出来,蛋糕的名字叫做文化,平时并不起眼,却忽然在每一个角落里散发出芬芳的香气。

太多人想要咬上一口,于是纷纷以笔做刀,落纸为盘,迫不及待的想要加入这场盛宴,场面一度变得极其混乱。

到底有多少人希望保护我们的文化蛋糕,而不是抢在自己手里?

我不知道,我只是感到悲哀。

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再次采访方星河,问问他:当你提出要打一场文化战争的时候,是否想到过现在的一幕?

如斯丑陋,如斯可怖,如斯荒诞。

到底抬起枪口对准谁,才能吃下最大的蛋糕?这值得我们深思。”

看上去一股怪味儿,有没有?

可他确实揭开了一个真相,三派里,不乏有识之士爱国之人,但更多的参与者就只是来分蛋糕的丑态毕露的功利主义者。

因为大家只要看看谢庭锋,就能清楚的意识到这口蛋糕有多好吃。

春晚是4号,5号初一,谢庭锋行踪不明。

6号初二,方星河文章登报。

7号初三,谢庭锋本人重新飞回首都,接受首都台的二次采访。

8号初四,谢庭锋抵达魔都,接受东方台采访。

9号初五,谢庭锋现身广州,堵塞机场大厅,当地晚报以头条盛大报道。

而在这些表象之下,是他个人热度的飙升,是他商业价值的暴涨,是他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

红遍大江南北是春晚的功劳,然而当他回应了那句“港岛大陆永远一体,我的心永远是中国红”之后,纷至沓来的表扬和商业邀请很难说没有方星河的助推。

环球经济对此锐评道:“方星河再一次精巧地以他的个人影响力推动了一种文化现象,文化战争不是新鲜题目,文化自强也不是新鲜口号,然而唯有方星河——唯有他能够掀起如此巨大的狂澜,除他之外的任何人都不行。

因为他是一个顶尖的剑客,他精心选中了一个绝妙的对手,谢庭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