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回京(2/2)
户部负责绘制犁图的官员提着官袍下摆追在犁后,看着翻起的土浪中惊起的蚯蚓,“这犁壁弧度...…莫不是参照了水车叶板?”
突然一声裂响,正在试犁的耕牛受惊扬起前蹄。
众人惊呼声中,奚昀看到犁箭处麻绳崩断——正是他图纸上标注该用铁箍的位置。
“下官早说过...唉。”那官员作嗫嚅着去捡断木,却被奚昀的嗓音打断:“诸位快来看这处断口。”
他指尖挑起半截麻绳:“若是用绣坊常用的';经纬绞';的法子编绳,再浸上桐油。”
他从随身的荷包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绣线,三股绞作一股进行演示,日光下金棕丝线竟如铁索般韧亮。
那官员的眼睛顿时也锃亮无比。
明仁帝见到改良后的曲辕犁时,正在批阅奏折。龚尚书捧着缩小版的檀木模型,榫卯间还带着新漆的松香。
“这犁记刻度,是照户部量田的步弓改制?”明仁帝转动着可调节的木质滑块,忽然轻笑,“此犁可称';承露犁';,传旨将作监,凡参与制犁的工匠,赏银百两。”
.
桂子香飘进工部衙门时,檀木案上已经摞着十三道岭西郡的奏报。龚尚书捧着塘报穿过回廊,泛黄的信页在暖风里簌簌发颤:“陛下,岭西三百里官道两侧的稻田——结果了!”
旻王附的信笺里夹着支穗子,沉甸甸的谷粒压得信纸起了皱痕。
民间描画的田垄图里,承露犁翻起的土浪如雁阵排空,农户脚踝沾着新泥仰天大笑,旁注墨字犹带稻花香气:“曲辕省畜力,老农竟能单手扶犁逗弄孙儿。”
后来百官随驾巡视京郊皇庄。稻田里新扎的稻草人挂着碎镜,反光惊得麻雀不敢近前,原是绣学牵头将废弃绣绷拆了,用碎镜与丝线编成驱鸟的玄机,引得城中娘子夫郎竞相效仿。
明仁帝弯腰捻开稻壳,忽见穗尖凝着粒冰晶似的白珠。
“这就是承露犁名字的由来。”奚昀青衫上沾着晨露,“犁壁弧度仿水车叶板,翻土时能将地气带出,夜露便凝结在稻芒上。”
他在给奚颂宜授课。
户部尚书捧着今年秋收的户部黄册,绢面竟比去年厚了三指:“陛下您看,岭西郡的籼稻产量……”
明仁帝指节重重叩在玉案上,惊得养心殿冰鉴里的青梅汤晃出涟漪。
“好个仓廪实而不知礼节!”皇帝展开密奏,雪浪纸上拓着血指印的田契如蛆虫蠕动。
旻王和齐鸿之回京了,李承胤雷霆手段,几乎把岭西郡的官员都抓空了,抄了几家地方豪绅,贪污腐败,结党营私,官商勾结,欺压百姓的证据确凿。
十驾囚车碾着子时的梆子声驶入玄武门,车辙间黏着岭西郡特有的赭色黏土。金吾卫举着火把疾行,火光映得囚衣上墨笔勾画的罪状忽明忽暗,恍若阎罗殿生死簿飘落人间。
囚车行至诏狱,抄没的箱笼被撬开。红绸裹箱的雪花银泼洒在青石板上,竟与户部新制的犁镵闪着相似的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