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还是要拿这个来考验人,才是终极杀(1/2)
第255章还是要拿这个来考验人,才是终极杀招
这特么是一场高规格高效率的招商引资会啊!
内地官方目前还不可能自己来这么搞。
大嘤帝国断不可能允许在自己的地盘看你这么国家形式来大规模招商。
只能靠几家有国资背景的商业集团私下交流沟通。
没有私营、民营企业家有这个实力、眼光和无与伦比的信心来这个级别的富豪聚会上谈这事儿。
偏偏让卫东又是个一直奋战在一线的销售老大。
无比熟悉市场,还喜欢简单的按风格区分。
虽然有失偏颇却能直接粗暴的让人觉得他很专业:“沪海经济意识最发达,你想找优质的经济伙伴从那里开局比较好,平京更适合喜欢走z商路线的,但风险程度就不能用商业标准评判了……”
“鄂昌地区四通八达,非常具有四面出击的积极性,但也比较散漫。”
“粤东你们接触可能更多,脑瓜子灵活,资金底子丰厚,但文化程度略低,主要是有点爱做不爱做的懒散;”
“但最懒散的是蓉都,特么都穷成那逼样了,还都爱玩爱吹牛逼,一杯茶在河边茶馆能吹到月球生意老子都敢做,但聊完了买五毛钱的素菜回家喝稀饭……”
“所以我最推荐还是江州,这里有强大的重工业基础,也有丰富的轻工业厂家,既有陪都时期留下的一些底子,也有江湖码头城市的冲劲儿,然后一条长江,就能廉价的把所有产品顺流扩散覆盖到大半个区域,关键在内部西南地区,竞争没那么激烈,实乃新手开局的最佳选择!”
掌声不断从前排响起来。
同样的话,不同人不同时间说出来效果都大相径庭。
首先让卫东不是官员:“去年,我还是个在码头上背货卖货的家伙,我有个伙伴因为开贸易行被抓起来,找了一堆最后都没确定的名头关了半年多,我能怎么办,偷偷摸摸把他断掉的生意续起来免得违约赔钱,还被找上门去谈话,百般交流讨论,非要说我们这种做法是资本主义,你告诉我,这不把人搞疯吗,我能怎么办”
老高都吓疯了,你跑外面来这么说
反而唐主任都比他稳定了:“卫东这么说肯定有道理的,前几年就是这个情况,也是事实嘛。”
因为他都看出来,全场的hk富豪们信了,他们担心的就是这个局面,不光去内地做生意,还有以后怎么办。
听得聚精会神,如饥似渴!
让卫东也是说嗨了,挥手摊手摆手:“哎呀,说就是割资本主义尾巴,你投机倒把,你倒空卖空,尼玛的……唉不说了!”
就那种老子很想吐槽但不得不闭嘴的无奈,居然让全场猛笑了下一起安静,池世明也是拿hk身份证的人,老大敢说我就敢翻。
结果让卫东来个猛转弯:“可好的局面不是知错就改吗,其实已经改了好几年了,换你们来能怎么办,你们都是搞大公司的人,你把销售提成,奖金制度改了,管,甚至就你身边的二把手、三把手,他们的局面、收益受到影响,会不会抗拒,越大的公司,你发命令能立刻焕然一新吗做不到的,我特么才百把个人几百号外围人员,改个提成比例都能闹事儿!我特么也是醉了。”
所有人都觉得感同身受,对啊,如果把国家也看成家大公司,而不是大家一直以为的意识形态铁幕啥的,这局面就好理解了。
关键还是这个时间点。
十年后都没人能像这样公开给港商,顶级港商这么讲。
哪怕那时候能说,情况也不同了。
因为这批顶级港商,吹什么百年家族,特么hk的租约才99年,这批人基本都是抗战前后抓住机会窜起来的“新贵”。
四五十年代是他们发家的重要时段,那是他们二三十岁白手起家的时候。
所以现在还基本都是五六十岁向下一代移交掌控权的过程,何不食肉糜、没有吃过苦的二代们还没全面掌权。
让卫东说这些他创业的细节,非常容易引起这部分老富豪的共鸣。
曾经何时他们也是这样拼命在第一线,要打架,要卖货,要押运,要逃避警察跑得飞快。
他们听得出里面的真实性。
和他们生来就等着继承百亿家产,直接从会议室起步的儿子们区别极大。
哈哈哈的使劲鼓掌!
有个六十多的老家伙还娴熟的吹唿哨!
所以让卫东反问的时候,一群人都在点头:“所以我了一年时间蹿升到现在的局面,说明什么”
“说明跟我们那时候一样,是做生意的大好时候!”
让卫东居然对那边鼓掌:“看,他都会抢答了,我这起家的规模没有问题吧,我卖腊肉的时候跑一趟几百块,但我有了底本之后,我从山里买四千台相机,顺着七十块的水路运到浙州,只找了家西湖边的杂货铺,一小时卖掉三百台相机,一周之内三千台!hk能做到吗”
这就是全场热烈喝彩了。
太没有问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