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迎亲(4K)(1/2)
第111章迎亲(4k)
四月下旬。
李奕暂时放下了对攻蜀的关注……因为他要准备前往大名府迎亲。
婚期虽说定在了五月初八,但往返大名府四五百里路,少说也要留足半个月的时间。
毕竟是为了迎亲的,而不只是单纯赶路,就算想快也快不起来。
李奕经过了一番筹备,带着车马随从离开东京,浩浩荡荡的前往大名府……这已经是一年内跑的第三趟,距离上次河北之行才刚三个月。
由于迎娶的对象是魏王女儿,又是皇帝亲自赐婚,再加上李奕如今身份地位很高。
为了彰显排场,随行的扈从接近两百人,其中担任护卫的亲兵就有一百多,旌幢、牌锣等礼仪用具一应俱全。
或许是因为这个时代的武将们,大多都加兼荣衔的缘故,比如什么刺史、团练使一类的,所以领取的礼器行头十分混乱繁杂。
既有文官用的,也有武将用的,根本不讲究礼仪的严密,看上去简直不伦不类。
不过在五代乱世的背景下,皇帝们都是武夫出身,又连年不停的打仗,纠结这些形式上的玩意,似乎也没什么意义……只要该有的配置齐全就行,管它这个那个的。
此行有繁琐的礼节和过场,李奕根本摸不清任何头绪,而且他家里也没人懂这些规矩。
好在皇后符氏还算善解人意,特意派了礼部的官吏协助……毕竟是自家妹妹的婚事,又是她亲自做媒安排的,做姐姐的肯定颇为上心。
但不管怎么样,倒是替李奕省了不少麻烦。
不然全靠他自己搁那瞎琢磨,劳心费神还是小问题,搞不好最后还要闹出笑话。
一路紧赶慢赶,迎亲的队伍终于在五天后抵达了魏州城。
李奕一行人并没有直接前往魏王府,而是准备先在魏州城外的驿馆暂歇。
魏王地位尊崇,娶他的女儿,并非上门接走就行,按照礼部的那官员所说,起码还要在魏州折腾两天,然后才能动身返回东京。
娶个老婆确实很耗精力,就算后世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数百公里开车一天就能往返,打个电话就能安排好很多事,但结婚的筹备工作依旧麻烦。
更别说如今的这个时代……好在符二娘值得李奕这么折腾,付出再大的代价都不怕,只要获取的回报足够丰厚就行。
……
魏王府邸。
此时张灯结彩一片喜庆,院落各处门拱挂绸搭,侍女小厮们来回穿梭忙碌。
符家的亲眷一起聚在内宅里商议送亲的安排。
不过说是商议,实则都由符彦卿说了算,他的发妻、符氏二女的生母张氏早逝,续弦的夫人杨氏又没话语权。
符彦卿坐在上首,扫了一眼
他的长子符昭信是唯一成年的儿子,已经成家且育有子嗣,儿媳王氏带着幼女坐在长子身边。
而次子符昭愿和幼子符昭寿,则有模有样的端坐着,但眼珠子却在那骨碌碌的转,明显已经心不在焉,大概惦记外面热闹想去玩耍。
除此之外,还有坐在符彦卿身边的续弦杨氏。
符彦卿轻咳一声,这才开口道:“大郎,这次二妹出嫁,你去东京送亲的时候,替为父去参见官家和皇后,顺便把大名府今年春的赋税解交朝廷,省得之后还要再跑一趟。”
符昭信忙道:“是,父亲。”
各地节度使通常兼任支度、营田使等,集地方军、民、财、政大权于一身,需要定期派人押解赋税送往国库。
虽说晚唐五代以来,地方藩镇割据,很多时候朝廷根本收不上来钱。
但今时不同往日,从后晋时期开始到现在,中央禁军的实力逐渐碾压地方藩镇,各地节度使们自然只能乖乖听话。
而且符彦卿作为皇帝的老丈人,更是要在这些事上做表率。
交代了一句公事,符彦卿便把话题转回到婚事上:
“奕哥儿上次送来的聘礼那般丰厚,咱们家在嫁妆上也不能小气……除了之前说的那些金银财货,把开封城郊先帝赏赐的那一千亩庄田地契也给加进去。”
说罢符彦卿犹豫片刻,又道,“对了还有,东京城内的那座宅子……大郎送亲时把钥匙带着,到了东京交给你二妹,反正家里人暂时也住不上。”
他本来想说把房契捎上,但话到一半却又改口,只说把钥匙交给符二娘,意思是可以借住而非送她。
那座宅邸是后汉时开封府尹刘铢的住所,刘铢被郭威诛杀之后,转头赏赐给了符彦卿。
单以地段和价值来论,绝对属于顶级豪宅,轻轻松松能卖个几万贯。
当然符彦卿也并非只是因为舍不得,主要是那宅子具有一定象征意义,他也不敢就随便乱送人。
再者说,若是以后他到东京养老,肯定也需要住的地方……
“孩儿知道了。”听了自己父亲的交代,符昭信再次应了一声。
这时坐在符彦卿旁边的杨氏轻笑道:“阿郎平日里嘴上唠叨二娘,但心里最疼的却是她。”
符彦卿捋了捋胡须,淡淡道:“老夫也就两个嫡女,大妹太过有主见,也轮不到我操心。反倒是二妹,看似胡闹的很,实则性子却很弱。老夫这个当父亲的,自然是要给她撑腰的,怎么能在嫁妆上丢脸”
他这话倒是真心,人越老越思旧,符彦卿本就和发妻感情深厚,虽然对方已经亡故十余年,但留下的这一儿二女,在他心里的分量是很重的。
至于庶子和庶女……自然是要差上一筹。
符昭信的妻子王氏讨好似的接话道:“舅给二妹准备了这么些陪嫁,往后二妹嫁过去也有底气,还有舅在后面撑腰,那奕哥儿肯定不敢欺负二妹的。”
就在这时,符六妹突然蹦蹦跳跳的进了门。
符彦卿见状眉头微皱:“一天到晚还跟个三岁孩童般没个正形,成何体统”
符六妹顿时吓一跳,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杨氏连忙打圆场问道:“六娘,不是让你去陪着二娘吗怎么过来这边了”
还没等符六妹回答,符二娘的声音便在她后面响起:“六妹是和我一起过来的。”
说话间,符二娘走了进来,眼睛中带着几分伤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