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走着瞧(2/2)
“王教授,我们都知道你们哈工大很强,也非常好,贡献确实很大,但是去年的备用金,最后不也没有用掉多少么”
“根据现实情况,去年的备用金是十二亿美金,最后也还剩下一点三五亿美金没有掉”
“除此之外,曙光超算项目好像也没有马上掉八十亿人民币吧而且大型光学望远镜项目,说实话,我无法理解十亿人民币和两千万美金跑去青藏高原的ald区建设这样的观测台到底有什么意义”
“我们国家目前根本不需要建设五米直径的光学望远镜,两米就差不多足够了.”
“国外有那么多直径超过三米的望远镜观测台,我们如果有需要的话,完全可以申请嘛,如此一来不就可以省下来很多资金了嘛”
“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发展经济还不是因为咱们现在很穷嘛,既然这是事实,我们总得需要面对,所以钱就不应该大手大脚,该省则省”
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因为钱不是挣来的,而是省出来的。
以前的家底儿,也是靠一点一点慢慢抠搜出来的,要不然哪有今天
在过去的时候,我们出口的产品,全都是低附加值的农业产品,比如大名鼎鼎的猪肉罐头、水果罐头、鱼肉罐头等等。
我们将这些产品出口到东欧,赚取外汇,购买技术、公交车、大卡车、用于核弹研发的加速器等。
说实话,从北极熊帝国运输过来的加速器,别人卖的很贵,而且都是三四十年代的老破旧了。
但如果没有这些加速器的话,那么赵忠尧等科学家,他们就无法改进研发出当时更为先进的加速器。
比如赵忠尧教授领导的原子所,他们就是参考从美国拼凑收集来的零件,这才建造了我国第一台七十万电子伏的质子静电加速器。
然后到了一九五八年时,又制造出了我们国家第一台两百五十万伏的加速器。
可收集这些零部件,不需要外汇的么
当时我们的家底儿,懂的都懂,在半岛战场上,就已经得七七八八了。
根本没钱再搞其他,甚至五五年之后,我们还欠了别人很多钱。
正是因为透过这些低附加值农业产品,以及省吃俭用,咱们这才发展起来一定的军工基础。
要不然,可以参考隔壁嘛。
人家日本也是因为半岛战争,从五十年代开始崛起。
六十年代的时候,赶上经济全球化浪潮,接收了很多从美国转移过来的中低端制造业。
到了七十年代之后,直接原地起飞,甚至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这些都是有迹可循的嘛。
我们要是不搞核子的话,五六七这三十年时间,虽然不至于跟日本那么牛,但绝对不会像现在这么穷。
当然,我们也不可能不搞核子,毕竟我们跟日本是不一样的情况。
“哦,那么郑主任你认为我们哈工大应该留多少备用金呢”
王多鱼的表情根本没有丝毫的变化,语气也跟刚才没什么两样。
郑主任闻言,备受鼓舞,道:
“你们有十五亿美金的备用金,我觉得九亿就差不多够了,毕竟你们接下来的一年,虽然需要钱的地方很多,但这些项目基本上都已经定好了投资,就算中间需要钱,也不会掉多少.”
等对方说完之后,王多鱼又接着说道:
“哦,那么多余出来的这六亿美金,不知道郑主任打算怎么用呢”
“这个就不需要让你们知道了,七机部钱的地方很多,肯定都是跟航天航空有关系的了.”
王多鱼当即道:
“那肯定不行啊,哈工大的钱我们辛辛苦苦赚回来的,上交给七机部没有问题,但是六亿美金这么大一笔资金,我们如果不知道它哪里的话,肯定不行啊.”
“王教授,我不是说了嘛,这笔钱会在航天航空方面”郑主任语气有些僵硬,王多鱼却是浑然不觉,继续追问道:
“郑教授,或者说郑所长,我们哈工大了这么多钱,在哪里了,难道没有知情权么”
所谓的郑主任,其实就是郑教授或叫郑所长,他不仅仅是七机部的副主任,更是七机部下属重要单位的技术专家和负责人。
其位置其实跟钱学森有点类似,但郑主任并没有钱学森这样大的名气和实力。
“王教授,我们是七机部,是你们哈工大的上级领导部门,你这样质问我们,不适合吧”
听到郑主任的话,方礼和等人赶忙站出来说话了。
可不能再让郑主任这么说下去了,要是真的把王多鱼给惹毛了,那就麻烦大了。
刘德本和吕恭良他们令人都傻眼了,王多鱼是真的硬刚啊。
所以他们也赶忙拉扯了一下王多鱼的衣服,让他少说两句,适可而止。
只不过,王多鱼却是权当没听到,等方礼和他们这边不说话的时候,他又接着说道:
“郑教授,你轻飘飘一句话,就想拿走我们哈工大六亿美金的备用金,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航天航空层面的实验项目,我知道有不少,也知道七机部需要钱,但这些都可以跟上面申请,而不是欺负我们哈工大”
“说实话我们哈工大也没有多少钱,这些资金都是我们自己一分一毫省出来的,我们都已经上交了那么多钱,怎么还盯着我们呢”
“大型光学望远镜没必要找老外申请如果按照郑教授你这个理论,那为什么不是你们去找老外申请呢”
“当初北大招生办的沈建南和刑永福两位老师来到我们青山乡生产大队办公室,想要说服我去北大,而我当时之所以不愿意去北大,就是不希望我自己的项目我自己说了不算,我不希望有人对我的项目指手画脚”
“如果你们真的那么牛逼,那就自己去赚外汇,别跟我们哈工大张口要钱,你们要钱就算了,可你们没有要钱的态度,我只是想要问问你们把这六亿美金什么地方,这很难回答么”
一口气说完,王多鱼停顿了一下,喝了一口水。
会议室内,大家都沉默不语,郑教授虽然非常生气,但这个时候也被王多鱼给吓到了。
除此之外,也是被王多鱼给气到了。
但凡他所在的单位能够赚到外汇,他何至于联合方礼和等人,跟哈工大张口要钱
每年上面的拨款就这么多,不可能还有富余的资金。
现在大家都很穷,各个项目想要实施,都需要资金。
怎么可能还有多余的资金
“现在呢,我也不管你们到底要干嘛,但是要钱没有,你们拿不走这些钱!”
王多鱼的声音再次响起,表情十分平静:
“我们哈工大的资金,我们自己说了算,别人要是再这么指手画脚,我就去隔壁找首长聊聊天.”
“另外,我的时间非常紧张,我不想跟你们再废话这么多,如果再有这样的事情喊我过来,那么别怪发脾气,到时候我就跟首长申请,哈工大不再是七机部直属单位”
草!
如果真的这么搞,方礼和等人绝对要炸毛。
肯定有很多单位乐意接受哈工大这样的下属机构啊,这特么可是下蛋母鸡呀,谁都得小心呵护,怎么可能会惹毛哈工大呢
方礼和他们此时已经脸色大变,就算是郑副主任,他的表情也变得非常难看。
今天这事儿,还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什么都没捞到,反而把王多鱼给惹生气了。
看着连忙安慰王多鱼,不断说着好话的方礼和等人,郑主任的心情更加复杂了。
会议就这么虎头蛇尾地结束了,郑副主任非常不甘心,也十分生气,同时也没有想明白王多鱼怎么就发毛了呢
而另一边的大院食堂小包间内,方礼和、李瑞、刘德本、吕恭良他们四人正跟王多鱼一起吃饭。
此时正在说话的是方礼和:
“多鱼,你也别生气,老郑他虽然做的不地道,但他也没有私心”
“领导,我不生气!”
王多鱼摇头,夹了一块牛肉,放嘴里一边慢慢吃,一边轻声道:
“这事儿没什么好生气的,也不值得让我生气”
“好好好,不生气就好”
方礼和等人顿时松了一口气,他们确定王多鱼真的没有生气,当然高兴了。
如果王多鱼真的要闹事儿,那么哈工大还真有可能会变天。
当然,很大概率不是哈工大这边变天,而是郑教授这边会出点事儿。
现实情况就是王多鱼的地位更高,远超郑教授。
且不说王多鱼在全球数学界的地位,仅说王多鱼对哈工大及其众多下属企业的影响力,就不是郑教授能够比得过的。
冰城高等研究院看似是独立的单位,由王多鱼担任院长,不受哈工大管理,并且约翰米尔诺他们这些菲尔兹奖获得者们,也都是不受任何约束的。
可是谁不知道,他们这些人全都是因为王多鱼才留在冰城的呀
并且这些人对哈工大的帮助,还小么
但凡让他们搬去京城、天津、上海等其他地方,他们怎么可能愿意
除非王多鱼要搬走,否则的话,他们肯定不会离开。
哈工大、冰城高等研究院、华信公司等一众下属企业、曙光超算等一系列科研项目、材料科学研究所等一系列下属科研单位、大型风洞实验室等下属实验室单位等等,这些看似关系一般,甚至是没有太大关联的单位,他们其实都是一个整体。
这么庞大的整体当中,非要挑选出一个影响力最大的人,毫无疑问就是王多鱼。
一个能够创造出一百七十九亿美金外汇收入的产学研复合体,而王多鱼又是这个复合体当中影响力最大的那个,郑教授怎么比
“多鱼,我们也认识这么多年了,你也别喊我领导了,叫我老方,或者直呼我名字都可以.”
方礼和缓和着语气,拉近关系说道。
王多鱼笑了笑,没有说话。
李瑞他们也跟着附和,然后吕恭良反而突然好奇地询问起了王多鱼当时选择哈工大,而拒绝去北大的事情。
“老吕,这事儿还需要问啊”
刘德本当即笑呵呵地说道:
“这件事我知道,老李也很清楚”
“你们也知道,以前领导评价过北大: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所以他当时就不想去北大,反而我们哈工大离他老家最近,所以我们才捡了这么一个大便宜”
这个话题没什么好聊的,吕恭良也只是转换一下话题而已。
方礼和在这个时候却又询问起了王多鱼关于那个大型光学望远镜项目的事儿,就是一些细节,还有为什么一定要五米直径。
这个项目都已经启动了,方礼和也翻阅过相关资料,知道这个项目背后关系密切,跟物理、机械工程、天文等很多学科都有莫大关系。
可说实话,郑教授的用意或许不是那么好,但也不是没有道理啊。
天文研究太过于前沿了,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领域跟老外较真嘛。
将这笔钱省下来,用于其他方面的研究,不是更好么
“领导.”王多鱼刚一开口,方礼和立马就瞪眼,他这才无奈地说道:
“好吧,老方我知道你想问什么,我也不怕告诉你,这个项目确实涉及到了我正在研究的一个物理学理论问题”
“之前我已经跟杨振宁教授、李政道教授他们聊过关于宇宙物质组成部分的话题.”
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王多鱼尽量用非常简单的语言来描述。
毕竟方礼和他们可不是研究型学者,对宇宙物质这些可不是很理解。
吕恭良或许能够理解一些,但也不多。
不过吕恭良他以前毕竟是北大力学教授,当然也懂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所以他一听王多鱼提及了爱因斯坦说过的宇宙学常数Λ是存在的,不由大吃一惊。
当然,他并没有跟王多鱼辩论的意思,因为这事儿没什么好辩论的。
况且他也不是这方面的研究学者,跟王多鱼辩论这个话题,纯粹就是自找苦吃。
“所以我自己之所以让哈工大领导投资大型光学望远镜天文台项目,目的之一就是因为这个”
顿了顿,王多鱼接着说道:
“我知道郑教授他说的可以去国外申请三米以上直径的天文台,先不说会不会被刁难,以及有没有收获等,就说我现在的身份,还适合出国么”
之前陆续发生研究员泄密事件,还有办公室着火这件事。
甚至,王多鱼认为,刘晓俪之前流产这件事,都跟这些有关系呢。
要不然,怎么就他那么倒霉呢
无风不会起波澜,这事儿如果能够深究下去,秘密或许有揭开的一天,但王多鱼却更加清楚,谨慎小心才是正经事儿。
“当然不适合!”方礼和等人神情微沉地点头,王多鱼便接着说道:
“我不可能出国,而我又需要这方面的设备来研发,何况这个设备建造出来之后,对国内其他研究学者来说,也是好事儿一桩啊”
“另外,如果不是没钱的话,我都想建造一台粒子对撞机了.”
听到王多鱼这么说,刘德本他们顿时目瞪口呆。
对于高能物理对撞机这玩意儿,刘德本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因为在京城就有这么一个项目,而且就在去年十月破土动工了。
京城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一九八四年十月开始动工的,项目总投资是两亿四千万人民币,其中包含了两千五百万美元的引进用汇。
整个项目是从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筹备了,直到去年十月才动工。
可想而知,这个项目的成立和推动到底有多么困难了。
当然,从这里也可以知道,王多鱼说拿八十亿人民币就拿八十亿人民币直接投资在曙光超算上面。
虽说高能物理粒子对撞机是针对基础科学和理论研究层面,并不是应用层面的研发项目,当然没办法跟曙光超算相提并论。
要知道,曙光超算涉及到的集成电路晶体管数量高达百万,甚至是好几百上千万,这种工程量和技术难度难度,当然非常高。
众所周知,在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面,集成上百万,甚至是几百万枚晶体管,光是想想就知道这得有多么疯狂。
有那么技术需要攻克,也需要很多研究员才能够完成,这就是这个项目需要那么多投资的原因。
然而也因为如此,郑教授才会动了点心思,希望哈工大这边能够稍微漏一点出来,那么他们其他科研项目,不就能够快速推进了嘛。
只是万万没想到,王多鱼会如此激动罢了。
“多鱼,不行,你不能搞粒子对撞机项目,这个太烧钱了,而且研发成果也只是对未来有影响,京城有一台就足够了.”
刘德本当即劝说道,吕恭良也附和表示赞同:
“对的,多鱼,高能物理层面的研究,不适合你.你现在大部分精力都在数学基础研究上面,何况你还那么忙,再搞这个粒子对撞机,就算了”
ps:今天日子有点特殊,求个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