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草根之官道风流 > 第453章 佛门圣地

第453章 佛门圣地(2/2)

目录

这座名为“大雄宝殿”的殿堂,其规模之大令人惊叹不已。它宛如一座宏伟的宫殿,高高矗立在地面之上,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殿顶采用了金黄色琉璃瓦铺设而成,阳光照耀之下,闪烁着耀眼夺目的光芒,仿佛一片璀璨的金色海洋。而在殿顶正中央,则高悬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用龙飞凤舞的字体书写着四个流金溢彩的大字——“大雄宝殿”。这四个字与金碧辉煌的殿顶相互映衬,彼此交相辉映,使得整个大殿显得更加庄严神圣、光彩夺目。

踏入殿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三尊高大威严的佛像,它们并排而立,被称为“横三世佛”。中间那一尊乃是释迦牟尼佛,他面容慈祥,双目微闭,左手托钵,右手施无畏印,展现出无尽的慈悲与智慧;左侧一尊则是药师佛,身披袈裟,手持药钵,象征着救苦救难、消灾延寿;右侧一尊为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手执法轮,代表着无量光明、无边寿命。三尊佛像皆以精湛的工艺塑造而成,栩栩如生,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这座宏伟而庄严的大殿内一片静谧,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了一般。所有身处其中的人,无论是虔诚的信徒还是偶然踏入此地的游客,皆不约而同地自觉屏住了呼吸,生怕打破这片宁静祥和的氛围。

众人沉浸于这佛家净地所散发出来的慈悲与无我之境,心灵也随之变得澄澈而安宁。他们紧闭双眼,用心去感受那弥漫在空气中的佛法真谛,试图领悟到佛祖对于众生平等、心怀悲悯的教诲。

在这里,没有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只有内心深处的自省与沉思。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一种庄严肃穆的神情,仿佛正在经历一场灵魂的洗礼。

走出雄伟壮观的大雄宝殿后,程思玉的目光瞬间被宝殿院墙之外那些郁郁葱葱、长势旺盛的参天大树所吸引。他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静静地站在其中一棵参天大树之前。

只见每棵巨大的树木主干上,都悬挂着一块醒目的牌子,上面详细地介绍着它们各自的树龄。程思玉仔细看去,发现这里面最“年轻”的一棵树居然也已经生长了足足八百多年!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然而更让人惊叹不已的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一棵竟然已经存活了长达一千三百多个春秋寒暑。

虽然眼前只是一棵棵普通的树木而已,但它们却历经了如此漫长岁月的洗礼和考验,顽强地生存至今。相比之下,我们人类所谓的长寿者又能活到多少岁呢?想到此处,程思玉面对着这些古老而伟大的生命,心中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深深的敬意。仿佛在这一刻,时间都变得不再重要,唯有这些参天大树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默默地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他突然产生一种人不如树的感觉来。

当他们路过法堂时,正好赶上了寺里讲法时刻,佛家弟子们个个都在法堂内正襟危坐,专注地倾听着讲经说法,那种对佛法的虔诚是世俗之人难以达到的。

整个寺院宛如一座隐匿于尘世喧嚣之外的仙境,被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环绕着,仿佛一层绿色的帷幕将其与外界隔绝开来。这些古老而挺拔的树木,像是忠诚的卫士一般守护着这座宁静的寺院。

傥佯于寺内,只见信徒们忙碌地穿梭于其中。有的信徒手提水桶,步伐轻盈地前往水井边打水;有的则手持利斧,熟练地劈开木柴,那清脆的砍柴声在空气中回荡;还有一些信徒手捧经书,正虔诚地诵读经文,他们的声音低沉而庄重,仿佛能穿透心灵,让人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安宁和敬畏。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映照在地面上、墙壁上,给这原本就充满神秘氛围的寺院更增添了几分梦幻色彩。微风轻拂,带来阵阵松香和梵音,让人心旷神怡,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佛法无边,信则有,不信则无。这似乎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争议性的说法,但它却深深影响着许多人对世界、人生以及心灵的认知与感悟。

事实上,人的心情确实会受到周围环境的显着影响,并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不仅仅局限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更是一种普遍存在且易于观察到的心理反应。那么,为何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它们往往都会选择那些山清水秀、远离世俗尘埃之地来作为传法修道的场所呢?其中缘由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优美宁静的自然环境能够给人们带来身心上的放松和平静。在青山绿水之间,没有城市喧嚣、人群嘈杂以及各种纷扰繁忙的事务打扰,可以让修行者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专注于内心的修炼与思考。清新的空气、悦耳的鸟鸣声、潺潺的溪流声等大自然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安宁的氛围,使人感到心旷神怡,压力得以释放,心境也变得更为澄澈透明。

其次,这样的环境有助于培养修行者对于生命真谛的领悟能力。身处山水之间,人们更能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以及万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看着草木枯荣、四季更替,修行者们或许能够从中体悟到无常变化之理;仰望高山峻岭、俯瞰深谷幽潭,则可能引发他们对于宇宙浩瀚无垠、人类渺小脆弱的深刻反思。通过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并用心去感受它所传递的信息,修行者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边界,从而更好地理解佛法或道家中关于世间万象本质的教义。

此外,远离世俗尘嚣还意味着减少外界物质欲望和名利诱惑对修行者心灵造成的干扰。在繁华都市里,灯红酒绿、物欲横流容易使人迷失自我,陷入无休止的追逐与争斗之中。然而,当置身于清幽的山林古刹或者道观仙境时,这些外在的诱惑便显得微不足道了。修行者可以更加专注于自身品德修养的提升,摒弃杂念妄想,回归本真自性。久而久之,他们便能逐渐超越尘世的束缚,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总之,佛教和道教之所以偏爱将传法修道之所选在山清水秀之处,正是因为良好的环境具有滋养心灵、启迪智慧以及帮助修行者摆脱世俗困扰等诸多重要作用。在这里,人们可以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净化心灵、修身养性,并最终实现对信仰的追求和解脱之道的探索。

这就是程思玉这次卧龙寺之行的感悟,他认为真是不虚此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