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地表避难所(1/2)
第321章地表避难所
几个小时后。
仿佛无穷无尽的钢铁列车,组成了浩浩荡荡的金属洪流。
朝着南方萧江行省的方向驶去。
而伴随着大量的武器弹药,以及总数量达到80万台的蜘蛛机器人军团。
随同商队列车一同南下。
驻守在农家小院的机动武装力量,规模陷入了一个相对的低值状态。
不过,对于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
活跃于地表的紫晶体,几乎已经被扫荡一空的当下来说。
缺乏机动武装力量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并且,在超级工厂正常运转的情况下。
机械军团的数量,也用不了多久就能重新攀升起来。
地下一层控制中心。
将视线从启程的商队列车那里收回。
苏武把金属平台上的全息投影,切换到了农家小院本体建筑结构上。
现在暂时解决了外部的威胁,以及种种外交方面的问题。
也该专心进行一段时间的发展了。
“因为数百艘冰湖级运输舰,过去一段时间对周边地毯式的扫荡。”
“目前农家小院内部的库存资源。”
“在去除战略储备的那部分,仍然还积累了相当可观的数量。”
“考虑到超级工厂以及组装车间,一直在接近极限运转。”
“从未降低过生产速度。”
“这些资源能够大量的积累下来。”
“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证明。”
“目前农家小院的工业生产力,已经暂时达到了一个瓶颈。”
“有些跟不上资源的增长速度了。”
苏武仔细梳理了一遍,农家小院避难所的所有生产关系。
最终锁定了目前最大的短板。
那就是空间。
有限的避难所内部空间,无法容纳下更多的组装车间。
进而导致在达到了日产100艘冰湖级运输舰的上限后。
即使依然还有充足的零件供应。
也难以继续提升运输舰的总体产量。
而想要破局,其实相当困难。
避难所内部的空间寸土寸金。
目前大部分的避难所居民,都暂时还只能居住在集体宿舍内。
连日常想要进行一定的体育活动。
都得提前预约场所。
排队等候。
再加上即将涌来的,萧江行省7000多万人口。
还有苏武鲸吞整个东洲人口的计划。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为了保证避难所内人口的基本生存权利。
工程队在农家小院地下开拓出来的所有空间。
注定都只能围绕居住区进行建设。
不可能腾出地方,来建造占地面积巨大的新的组装车间。
“只能再一次想办法向上扩展了。”
视线在避难所的底部,正在建造的地下13层上停留了片刻。
苏武将其转移到了避难所的最上方。
然后将其放大。
避难所地上1层。
是整个农家小院避难所中高度最高,空间最宽敞的一层。
从外边望去。
整个地上1层都如同一座宏伟的城堡一般。
盘踞在广阔的冰原与暴风雪之中。
尽管算起来只有一层。
实际上。
它那50米的高度,却足以媲美十七八层高的大楼。
比普通城市中大部分的建筑都还要高耸。
凝视了一会儿。
苏武手指在全息投影上划动了几下。
借助人工智能的算力,对它进行一次深度的演算。
计算在各种极端情况下。
这处位于地表的避难所部分,能够承受的极限在哪里。
大量的数据。
在避难所投影旁边,快速的显现出来。
然后又迅速被新出现的数据挤压到了下边。
而很快。
计算的结果,让苏武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了农家小院地表部分的强大。
直观点来形容。
就是即使遇到了如同之前让镇海市覆灭的那种强度的地质活动。
这位于地表的地上1层,也不会受到明显的损伤。
足以继续安然无恙的屹立百年,甚至千年。
至于地表对高层建筑最有威胁的风暴。
就更无法对它起到作用。
唯一可能给地上1层带来威胁的。
除了紫晶体生物战舰那高度集成的激光光束主炮以外。
或许就只有来自天外的陨石。
“这么高的强度。”
“说是结构坚固程度堪比山脉,都算是对它的轻视。”
“在这基础上,继续往上面加高一层或者两层,应该都没有问题。”
放下心来的苏武。
在略作沉吟后,直接在地上1层的全息投影上。
大胆地设计出了两层新的图纸。
将其整体高度,提升到150米的区间。
“等到建成后。”
“原本地上1层的大型飞行器机库,小型无人机和机器人仓库,都要搬迁到地上3层。”
“炮塔弹药仓库和弹药生产工厂。”
“搬迁三分之二到地上3层,三分之一到地上2层。”
“对应的外部炮台。”
“一部分继续平移到第3层的天台上。”
“另外一部分,均匀分配到地上1层到3层之间的垂直外墙上。”
“以用来填补避难所升高后,对周边的火力死角。”
“然后。”
“地上1层空出来的空间。”
“用于建造商队列车物资集散中心。”
苏武在全息投影构成的设计图上。
重新规划着避难所地表部分的各个功能区域。
其中对于地上1层最重要的改动。
是增加了一座用于容纳商队列车的大型物资集散中心。
过去还不算明显。
但是随着商队列车,以及冰湖级运输舰规模日益增长。
避难所内部缺乏一个专门的用于装卸物资和人口的地方。
已经在实质上影响到了物资转运的效率。
因此,大型物资集散中心就有了诞生的必要。
“因为是继承搬迁后的旧址。”
“集散中心整体呈不规则的形状。”
“部分区域甚至被切割的七零八碎。”
“不过这些都没什么影响。”
“整个集散中心,可以仿照立体停车场的模式。”
“以可移动的立体车位为主。”
“车位主要划分为大中小三个规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