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人在太子后院,一起卷起来! > 第225章 报纸

第225章 报纸(1/2)

目录

第225章报纸

虽然段惟和的私库如今都爆了,但也不可能让他一人全出了,银子也是他辛辛苦苦赚的。

以后孩子大了,还要建公主府,要建王府,银子还得白花花地跑出去,这水泥路又不是只许他的御驾走。

百官,富商,也都得出出血才行。

这可能也是一种微妙的“仇富”心理。

在齐姣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段惟和可没有像之前那般“不食人间烟火”为商一道有多少利润,他清清楚楚,就更牙痒痒了。

官商勾结,就单单这朝堂之上站着的人,也找不出有几个是清白的,取之于民,就应用之于民。

段惟和琢磨着该如何把银子从他们嘴里抠出来。

募捐是个手段,但拿出来的都不知道够不够一段路。

相比起来,商人都好搞定一些。

在大禹,实行的还是重农抑商政策,不少商户都想方设法想去除这个帽子。

名声不好听就罢了,连科举都需要操作一番。

虽然没有严格限制商人参加科举,但要是想获得资格,还需要通婚来获得良民的身份。

也是因为这样,商人对一些小官都得多行贿赂,心里憋屈的不行,所求的不是名,就是权,钱都成最低档了。

段惟和和长宁在华阳宫,人虽然躺在葡萄架下的躺椅上,但还是不可避免地谈到政事。

随着两人之间的“利益勾结”越来越深,可能也有一些感情的辅佐作用,现在不会说忌讳在齐姣面前说这些,反而正大光明。

他能信的人其实不多,有一个背后没有势力,捆绑至深的人,已经算是幸运。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任别人的能力,是很可怕的,事事防备,事事惶恐,看先帝就知道了。潜意识里,他不想这样。

这些年,段惟和也在不断地塑造着,要求着齐姣,看他之前教齐姣那些东西就知道了。

彼此之间都在不断地磨合,磨成相吻合的形状。

若是要长久相处,这个过程必不可少,只是看谁被打磨的更光滑。

这时,齐姣脑海中也蹦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报纸”。

现在知道京城要修路的人估计也不多,那些“土财主”就更不知道了,从京城传消息过去,花的时间不少,想献殷勤都没有渠道。

商人若是为名,报纸也可以为他们扬名一二。

这个时代已经有了报纸的雏形,那就是邸报,邸报算是官方的报纸。

内容主要是皇帝谕旨、各种法令、官员升迁罢免等。

范围广,但会看的人不多,认字的都少,又是一些比较乏味的内容,或许有些说书人会讲解一二。

流行程度更广的可能是一些民间小报,内容丰富,趣味性强。

但一般存在的时间都比较短,都是在暗地里进行,倒没有摆在明面上,还总会写到敏感内容,导致被查禁。

齐姣之前让人买话本子的时候,就买到过几份这种小报。

不得不说,尺度之大,八卦之多,还是有些超乎想象,看的也是相当刺激,也能理解为什么会这么有市场。

大禹在这方面虽然不搞严苛的文字狱,但不利于统治的因素还是会被清除。说到底,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