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大明需要的,是给党争立规矩(1/2)
这个战时内阁的成员数量相较于常规内阁大为精简,
挑选了在军事、外交、财政等关键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大臣,
集中权力去处理与战争紧密相关的事务,
比如制定作战计划、协调各军兵种行动、管理战时经济等,
它的出现极大提高了英国在一战期间的决策和执行效率。
一战期间,英国战时内阁的这种模式也影响到了其他一些参战国,
部分国家根据自身情况,也开始尝试组建类似的机构,
通过集中关键人员、缩小决策核心范围等方式,
希望能在战争中更高效地应对军事、后勤等难题。
面对廉司南的提问,李国助嘴角一扬,神秘一笑,不置可否地道:
“选举制之所以能发挥监督、制衡王权和官僚的作用,是因为它巧妙地分散了权力。”
“但权力的分散同时也意味着行政效率的低下,甚至是过度的内耗,”
“如今大明的党争,就是一种权力的过度分散,”
“结果就是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战场,”
“表现为无法高效做出决策,并快速调配资源等。”
“这样的大明不被建奴吊打就没天理了。”
“总之战争需要的是集中权力,精简指挥体系。”
“也就是说,战时内阁成员数量相较于常规内阁要大为精简,”
“要挑选在军事、外交、财政等关键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骨干,”
“集中权力去处理与战争紧密相关的事务,”
“比如制定作战计划、协调各军兵种行动、管理战时经济等,”
“为其如此,才能调动整个国家机器,提升战争期间的决策和执行效率,应对复杂多变的战场局势。”
“妙啊!”
沈廷扬突然鼓掌大叫,兴奋地道,
“大明若是能有战时内阁,又怎会任建奴猖狂至此?”
“真要能如此,只怕平辽也不会是什么难事了吧。”郑凤台若有所思地道。
“呵呵,只要党争不平,什么国会,什么战时内阁,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李笃培突然苦笑摇头,然后蓦地抬起头来,眼神火热地看着李国助,
“少东家,依你之见,大明该怎么做,才能平息党争呢?”
“叔父这个问题问的很好。”
李国助含笑点头,云淡风轻地道,
“其实大明并不需要平息党争,大明需要的,是给党争立规矩。”
“任何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肯定会出现党争,”
“因为利益的争夺和政治理念的分歧是不可避免的。”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真正会损害国家的,是无序的党争。”
“而有序的党争非但无害,可能还是有利的。”
说到这里,他就停下来不说了,还夹了一口菜悠闲地品尝起来。
“哎呀,少东家,你就别卖关子了!”
强忍着看李国助咽下了那口菜,李笃培终于耐不住了,
“究竟该如何给党争立规矩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